国家五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展开,介绍了绿证的相关情况,包括我国绿证制度的发展、交易规模、应用范围等,还提及在全球贸易绿色化趋势下推动中国绿证国际化的工作重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意见》着重强调,要依照法律法规稳步推进绿证的强制消费。并且,逐步提升绿色电力的消费比例,同时运用绿证进行核算。按照规划,到2027年,绿证市场的交易制度将基本完善,届时在全国范围内绿证能够实现畅通无阻的流动。
那么,绿证究竟是什么呢?为何国家会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绿证制度的发展呢?绿证市场的不断完善又将怎样助力我们更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而推动绿色发展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山东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周鹏透露,他们针对出口企业开展了定期的绿证交易推广活动。随着推广工作的持续推进,社会对绿证交易的认可度在不断加深,交易规模也在稳步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省的绿证交易数量达到了52万张,这一数字是2023年的15倍,增长十分显著。
周鹏表示:“我们依托电力交易平台开展绿电消费核算工作,为企业提供绿色电力消费证明。这一举措能够支撑企业出口,帮助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在我们的助力下,青岛啤酒、万华化学两家企业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TOP100排行榜,充分展示了企业的绿色发展成效。”
我国的绿证制度始建于2017年。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数量达到了49.55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为33.79亿个。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主任陈涛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涵盖绿证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的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管理机制。绿证基本实现了核发全覆盖,交易规模和用户数量都呈现出快速扩大的态势,全社会的绿色电力消费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陈涛介绍说:“如今,很多大型活动、用能企业、公共机构以及居民用户都通过购买绿证来实现绿色电力消费。像杭州亚运会、上海进口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均通过购买绿证、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等方式实现了100%绿色用能。部分跨国企业、外向型企业等更是将绿证作为企业产品或产业链绿色电力消费、报告碳足迹、完成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披露、自身践行社会承诺的重要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居民的绿色电力消费意识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居民自主购买绿证的数量接近118万张。”
近年来,全球贸易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对贸易产品的“含绿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消费绿色电力来降低产品的碳足迹,已经成为出口企业主要的降碳路径。潘慧敏强调,推动中国绿证走出去,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潘慧敏指出:“要推动绿证标准的国际化,统筹做好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编制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政府间机制性对话中将绿证作为重要议题进行讨论。支持各类机构及企业开展绿证交流与合作,引导贸易伙伴认可中国绿证。鼓励行业成立绿色电力消费倡议国际组织,进一步提升绿证对用能企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本文围绕国家五部门发布的绿证市场发展意见,介绍了绿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包括交易规模扩大、应用范围广泛等,还提到在全球贸易绿色化背景下推动中国绿证国际化的重要性及相关举措,展现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