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主管护师徐胡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故事,介绍了她的志愿经历、准备过程以及过往的诸多善举,展现了她的大爱精神。
在3月14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徐胡乐在温州的一家采集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捐献现场,徐胡乐安静地躺卧在采集床上,她的家人和朋友们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给予她温暖的支持。徐胡乐的堂姐心疼地说:“作为亲人我们支持她捐献的决定,不过还是担心她的身体状况,怕她吃不消。”
徐胡乐目前就职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她不仅是一名主管护师,还是中华护理学会营养专科护士。1993年出生的她,早在18岁时就开启了自己的公益之旅,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献血。2014年,那时她还是丽水学院护理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在大学的献血车上,她毅然登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愿。
徐胡乐回忆道:“我是通过一些纪录片、宣传册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时光荏苒,一晃11年过去了,当年她种下的生命种子,如今终于开花结果。她满怀期待地说:“希望那个患者可以尽快好起来。”这简单的话语,是她作为医护人员最真挚的美好祝愿。
其实,早在几年前,徐胡乐就接到过一次初筛电话。她向记者分享道:“当时比现在还要激动,但因为我不是第一顺位,最后没能成功捐献。”有了上次的经历,她知道初筛可能会匹配上好几个人,并不一定会轮到自己。所以,当这次再次接到初筛电话时,她内心“十分淡定”,直到通过高分辨确认才激动起来。
为了确保自己能成功捐献,徐胡乐付出了诸多努力。她根据捐献标准精心优化膳食结构,还利用轮休间隙积极进行体能训练,最终顺利通过了评估。
徐胡乐心中始终怀揣着一颗大爱之心。她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不是因为你是好人才去做好事,而是你做了好事才会被称为好人”,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她不断前行。在工作中,面对无亲属照料的“三无患者”,她会自掏腰包为其购置热餐食、生活用品等,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听闻白血病患儿有脱发困扰,她默默蓄发2年,为白血病患者捐献发丝;她的献血证记录了她一次又一次无偿献血的经历,累计献血量达到5900ml,相当于一个成年人1.5倍的全量,2018 – 2019年,她因此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铜奖;2017年,她还默默登记了遗体捐献。这些善举的背后,跃动着一名医者热血报春的脉动。
就这样,徐胡乐用自己的爱心点亮了生命之光。她成为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例,温州地区第133例,浙江第117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本文介绍了温州护士徐胡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包括她从登记意愿到最终成功捐献的过程,还提及了她过往的众多善举。徐胡乐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他人带来了生的希望,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