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肺结核潜伏感染展开,介绍了肺结核在我国的现状、潜伏感染的危害,阐述了检测方法、预防性治疗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还提及上海市已在16个区建成多家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为高风险人群提供服务。
肺结核,这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严重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做过相关估算,在全球范围内,我国肺结核病人数排名第三,属于30个高负担国家之一。而结核潜伏感染,指的是体内已经感染了结核杆菌,但却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并且也不具有传染性的一种状态。然而,如果不及时对这种潜伏感染状态进行干预,那么在这些潜伏感染者的一生中,有5% – 10%的人可能会发展成为结核病人,进而将病菌传播给他人。据估算,全球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感染了结核菌,在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的感染率也达到了20.3%。
省流版
检测结核潜伏感染,通常有皮肤试验和γ – 干扰素释放试验这两种方法。一旦检测结果异常,就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对于密切接触者、HIV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等高风险人群来说,尤为适用。
目前,上海市已经在16个区建成了多家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大家可以前往咨询并寻求专业帮助。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潜伏”
目前,要检测身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一般采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者γ – 干扰素释放试验这两种方式。通过这些检测手段,能够初步判断我们体内是否存在结核杆菌的潜伏感染。
若检测异常,可进行预防性治疗
要是感染检测结果显示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如果经过进一步检查,排除了活动性结核病,并且确诊为结核潜伏感染者,那么经过医生全面、细致的评估之后,就可以推荐进行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治疗,不过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
这些人群需重点注意!
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结核潜伏感染者的发病风险,目前尤其推荐对以下几类人群开展结核病预防性治疗:一是在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发现的结核潜伏感染者;二是HIV感染者;三是免疫低下人群,比如准备器官移植者、长期透析治疗者等。这些人群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特殊性,感染结核菌后发展为结核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更需要重视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有什么注意事项?
1. 要明确服药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以此排除预防性治疗的禁忌症。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后,才能确保预防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做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当各项检查结果符合用药指征后,才可以开始服药。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机能,判断是否适合进行预防性治疗。
3. 服药者必须严格按照专业医生的医嘱方案用药。在服药过程中,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或者出现咳嗽咳痰≥2周、咯血、血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及时的就诊能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疾控君提醒:目前,上海市已在16个区建成多家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这些门诊专门为高风险人群提供筛查和治疗服务。如果您属于高风险人群,想了解更多详情,可以咨询下方门诊,及时获取专业帮助。
2025年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信息(滚动查看)
本文详细介绍了肺结核潜伏感染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现状、危害、检测方法、预防性治疗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还提供了上海市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门诊的信息,旨在提高人们对肺结核潜伏感染的认识,指导大家做好防治工作。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