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第二届供应商会议透露的信息,详细介绍了“中国制造”斯堪尼亚卡车首辆试制车下线及路试情况,阐述了斯堪尼亚如皋制造基地的建设背景、特点、生产标准、供应链目标等,还提及如皋市汽车产业链现状及发展规划。
交汇点消息,3月13日,在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第二届供应商会议上,一则备受瞩目的消息传来:“中国制造”的首辆斯堪尼亚卡车试制车在斯堪尼亚如皋工业生产基地成功下线,并已投入路试。这一事件无疑为斯堪尼亚在全球的发展进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斯堪尼亚集团,作为全球重型卡车和巴士制造领域的佼佼者,享有“公路之王”的美誉。早在2022年,斯堪尼亚便敏锐地捕捉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启动建设商用车项目暨斯堪尼亚如皋制造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项目是我国放开汽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后首批商用车外商独资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斯堪尼亚继欧洲、南美之后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工业运营中心。它的落地,彰显了斯堪尼亚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和长期战略布局。
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总裁Ruthger de Vries自豪地介绍:“如皋工业生产基地是斯堪尼亚全球范围内最先进、最具可持续性的工业生产基地。它的建成,将有效打破斯堪尼亚现有的产能瓶颈,为全球生产体系注入全新的活力。”目前,该生产基地的建设已圆满完成,正处于设备调试和验证阶段。按照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将正式投产。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标志着斯堪尼亚以世界级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本地化制造的新时代已然来临。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首辆“中国制造”的斯堪尼亚卡车是500R牵引车。如皋制造基地所生产的斯堪尼亚卡车,始终秉持着斯堪尼亚一贯的高品质标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从生产程序、设备到各项标准,都与全球保持高度一致。在质量控制方面,所有零部件和供应商均严格遵循斯堪尼亚的全球标准。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如皋制造基地组建了一支超过2000人的专业团队,其中600多人还远赴巴西和瑞典接受了长期的专业培训。
对于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而言,供应链的成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斯堪尼亚如皋制造基地将本地化率目标设定为85%。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采购副总裁Leonardo Del Pra表示,本地化不仅仅是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本地化,更体现在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本土创新能力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电气化等前沿领域,如皋基地将积极探索和发展,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如皋基地是依据TMS(传拓模块化系统)原则打造的,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引入新能源车型以及集团内部其他车型的生产,从而使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能够同步受益。
目前,如皋市已形成了以斯堪尼亚为龙头,以双钱轮胎、江苏华永等优质零部件项目为骨干的完善汽车产业链。该产业链覆盖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和氢能储能等三大核心板块,拥有规上企业48家、亿元企业18家。如皋市市长王鸣昊表示,将以斯堪尼亚为链主企业,积极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长三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本文介绍了“中国制造”斯堪尼亚卡车首辆试制车在如皋基地下线并路试的消息,阐述了斯堪尼亚如皋制造基地的建设意义、生产标准、供应链目标等内容,还提及如皋市汽车产业链现状及发展规划,展现了斯堪尼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及如皋市汽车产业的良好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