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曝光的AI电销黑产展开,通过北京王女士被AI机器人骚扰电话困扰的事例引入,详细介绍了AI电销产业链的运转模式、相关公司情况以及该产业的成本和影响,最后提出黑产被曝光后能否得到遏制的疑问。
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北京地区的住户王女士再一次被电话铃声惊醒。睡眼惺忪的她,满心不悦地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甜美的女声:“您家孩子需要英语辅导吗?”愤怒的她毫不犹豫地挂断了电话,然而她却发现,这已经记不清是本周的第多少个骚扰电话了。而与王女士对话的并非真实的人类,而是一台不知疲倦的AI机器人。这台AI机器人,正是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电销黑产中最为锋利的“武器”。
更让王女士感到惊讶的是,以往她能够轻松识别出AI机器人客服,但如今往往要经过几轮对话之后才能确认。王女士不禁感慨:“不知道是不是技术又进步了,现在的AI推销员实在是太像真人了。”
今年央视315晚会将这一隐秘的产业曝光在大众眼前,AI外呼机器人正在悄然成为骚扰电话的帮凶。
实际上,AI电销产业链的运转就如同一个个精密的齿轮,环环相扣。首先是拥有数据“捕手”,虚拟运营商以“小号”为掩护,批量出售那些无需实名认证的、以某16或17开头的手机号。这些手机号就成为了骚扰电话的“隐身衣”,让骚扰电话得以肆意横行。
再来是AI“打手”,像智优擎等公司提供的外呼机器人,能够以真人录音合成语音。这些外呼机器人的能力十分惊人,日均可以拨打10万通电话。它们通过关键词触发话术库,伪装成“无限接近真人”的沟通方式,让接听者防不胜防。
这也是此次315晚会重点曝光的部分。根据央视财经的调查,眼下使用所谓人工智能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主流趋势。一方面,机器人不知疲倦,可以不分昼夜地拨打营销电话;另一方面,智能机器人输出的声音由真人录音制作而成,这让接听用户很难分辨出电话那头到底是真人还是机器人。
在一家名为智优擎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里,负责人田经理打开了一套正在给客户测试运行中的系统后台。屏幕上呈现出一家口腔医院的智能机器人的话术,每句话都设有相应的触发关键词。一旦消费者说了相关的语句,智能机器人就会立刻转到对应的回复内容。田经理表示:“AI种类分得很广,这种是纯外呼AI,AI在前期,相当于无限接近一个真正的人帮你呼叫这个电话。”
另据爱企查显示,上海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张秀芳,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销售、专业设计服务、平面设计等,由田航、刘文涛共同持股。参保人数信息显示,该公司2023年参保人数仅为2人。
根据调查,目前下单AI电销业务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一台外呼智能机器人一年的使用成本在一万元左右,平均每天可以拨打上千个电销电话,其工作效率远远超过了人工客服。医疗健康、教育培训、金融贷款等机构以万元年费购买服务,将营销成本压至人工的十分之一,也正是这些需求,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个黑产。
当技术突破了伦理的边界,这场“人机对抗”早已超出了普通人的防御能力。正如晚会曝光的后台画面那样,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在屏幕上滚动,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段被侵入的人生。随着黑产被曝光,人们不禁要问,这场入侵能否被遏制呢?
本文通过王女士的遭遇引出央视315晚会曝光的AI电销黑产问题,详细剖析了该产业链的运作模式、相关公司情况以及企业使用成本等。揭示了AI电销黑产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侵扰,同时对黑产被曝光后的遏制情况提出疑问,引发人们对技术与伦理问题的思考。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