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有的两座GDP超5000亿元的县级市——苏州昆山和无锡江阴,开年以来成为众多县域学习考察目的地的同时,它们也将目光投向万亿城市进行考察学习。文中分析了“最强县域”的优势所在,探讨了它们分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考察想要取的“经”,强调了创新对于两市破局发展的重要性。
在全国的县级市发展格局中,苏州昆山、无锡江阴宛如两颗璀璨的明星,它们是全国仅有的两座GDP超5000亿元的县级市。开年以来,它们凭借卓越的发展成就,吸引了全国不少县域的目光,成为众多地区学习考察的热门目的地。然而,人们不禁好奇,这两个被誉为“最强县级市”的地方,自己又会向谁“取经”呢?
答案揭晓,它们的目标是万亿城市。
上周,昆山由市委书记陈丽艳带队,踏上了赴广东深圳、东莞开展考察对接的征程;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市长王琪则率领党政企代表团奔赴上海、苏州、杭州进行学习考察。这对“最强县域CP”不约而同地将视野投向万亿城市,它们此行究竟要看些什么?学习哪些方面?又奔着怎样的目标而去呢?
“最强县域”强在何处
今年2月以来,连续20年霸榜“中国百强县”的昆山热闹非凡,先后接待了江苏淮安市、浙江义乌市、长沙望城区等多个考察团。
“昆山与义乌发展历程相似、城市气质相近,希望全方位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优势互补,携手打造区域合作发展的新标杆、新示范。”据“昆山发布”消息,市委书记陈丽艳在与浙江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叶帮锐会见时如此表示。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昆山可谓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它蹚出了一条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昆山之路”,从曾经苏州最弱的农业县,华丽转身成为国内最强县级市。而资源贫乏的义乌,通过兴商建市,迸发出了“莫名其妙”的发展、“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其小商品市场更是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的辉煌成就。这正是陈丽艳所说的“发展历程相似、城市气质相近”的生动体现。
在昆山,长沙望城区党政代表团深入实地,切身感受“昆山之路”的精神内涵,学习借鉴昆山塑造发展新动能的举措。“望城发布”介绍,昆山以“链式思维”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以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绿色转型为核心,完善“2 + 6 + X”产业布局,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昆山的这一实践,对望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江阴同样是发展历程中的佼佼者,它是依托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去年,江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6亿元,成为继昆山之后全国第二个GDP超5000亿元的县级市。
3月上旬,湖北仙桃市党政代表团来到江阴学习考察。《仙桃日报》随后刊发长篇文章“赴江阴市学习考察启示录”,文中表示两地有很多相似点——都拥有敢为人先的城市品格,地处长江经济带、邻近省会、省域经济联合体关键节点的区位优势,以及民营经济活跃、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特质。江阴一以贯之的“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兴则城市兴”的发展理念,民营经济的硬核支撑令人惊叹。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工业经济总量、8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人数和90%左右的企业数量。
分赴珠三角、长三角,“尖子生”要取的是什么经?
常言道“优秀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在县域发展领域,“尖子生”昆山和江阴亦是如此。
据《昆山日报》报道,市委书记陈丽艳率队赴深圳、东莞考察对接期间,积极推介昆山投资环境,深度对接优质资源,旨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昆山新实践链接新资源、汇聚新动能。
江阴市党政企代表团赴上海、苏州、杭州考察,学习三地在科技新城规划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经验,以此开阔视野、提升思维,推动全市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昆山市委书记陈丽艳(中)在深圳、东莞开展考察对接活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从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从乡镇工业爆发到园区经济集聚,从区域分化与转型阵痛到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昆山、江阴的具体发展路径不尽相同,昆山得益于外向型经济,吸引了大批外资、台资企业落户;江阴则走的是内生型增长之路,依托本土民企崛起,以一个县级市而拥有12家“中国民企500强”。
尽管发展路径不同,但“制造强”是两市的鲜明标签。2024年,昆山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江阴为7500亿元。前者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后者以高端纺织服装、金属新材料为支撑产业。
“昆山近三年的GDP都超过5000亿,如果还是与县域比,基本是‘躺赢’,必须主动与经济规模相当的城市攀高比强。”1月,陈丽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必须拉高标杆,跳出县域思维,主动与经济规模相当的城市攀高比强。
当昆山以数字经济、元宇宙等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时,江阴近几年曾面临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土地开发强度逼近极限等问题。2022年,该市启动“科创江阴”建设首轮三年行动。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许峰表示,“科创”已成为江阴蓬勃的动力源,深刻重塑了城市的底蕴气质。今年起,江阴实施第二轮“科创江阴”三年行动,立志“以更大的力度重塑城市气质”。
此次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考察,昆山、江阴正是奔着年初确定的目标而去。
深圳、东莞,以及上海、苏州、杭州均为万亿城市,是“县域顶流CP”眼中的标杆,上海、深圳、苏州、杭州更是引领科技创新的佼佼者。
此次考察,两市都聚焦科技企业及新兴产业,尤其关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关联产业。据报道,陈丽艳一行考察了华润集团、顺丰集团、思榕智能装备公司和机器人研发制造商深圳逐际动力科技公司;江阴分别考察了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西岑科创中心和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乐聚(苏州)机器人公司、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展示馆和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以及杭州电竞中心、未来科技城和“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公司。
江阴市党政企代表团赴沪苏杭学习考察。 “江阴发布”图
无论是昆山的“跳出县域思维”还是江阴的“重塑城市气质”,破局的关键都必须倚重创新。考察思榕智能装备公司时,陈丽艳表示,昆山正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希望企业继续扎根昆山、加码昆山,提升规模效益,同时吸引更多合作伙伴来昆山投资兴业。
思榕智能装备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是为客户提供工厂自动化、测试自动化等智能装备领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华东总部去年在昆山陆家镇投产。
遍访沪苏杭后,江阴方面表示,此次学习考察是开阔眼界的“取经之旅”,更是解放思想的“破题行动”,将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循环畅通,实现人才和城市的“双向奔赴”,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聚焦苏州昆山和无锡江阴这两个GDP超5000亿元的“最强县级市”,分析了它们自身的发展优势,如昆山的“昆山之路”和江阴的“苏南模式”及强大的民营经济。同时阐述了它们分赴珠三角、长三角万亿城市考察的目标,即学习科技企业及新兴产业发展经验,强调创新对于两市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性。昆山和江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通过向万亿城市取经,有望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