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预赛国足战澳洲,“浙江宣传”连发灵魂拷问,足球复兴待何时?,“浙江宣传”再问国足:U20亮眼,中国足球能否触底反弹?

本文围绕国足在主场对阵澳大利亚的世预赛关键战展开,结合“浙江宣传”发布的《再问国足》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国足球在青训、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和未来前景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世预赛国足战澳洲,“浙江宣传”连发灵魂拷问,足球复兴待何时?,“浙江宣传”再问国足:U20亮眼,中国足球能否触底反弹?

雷速体育3月25日消息,在国足主场与澳大利亚进行的世预赛拉开帷幕之际,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浙江宣传”重磅发布了一篇名为《再问国足》的文章。

回顾去年,当国足在主场以1 – 2的比分遭沙特逆转后,“浙江宣传”就曾推出《国足“五问”》。当时提出的五个尖锐问题振聋发聩:在国家发展繁荣昌盛的大背景下,为何偏偏在足球这一项上难以取得突破?我国举国体制在众多体育项目上成绩斐然,为何足球却一直坚持采用联赛机制?国内青少年足球人才表现优秀,可到了成年国家队却难以踢出应有的水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他体育项目能够屡屡打破纪录,不断创造佳绩,为何足球却始终处于弱势?尽管大家对国足“恨铁不成钢”,但为何依旧对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而在此次国足即将主场迎战澳大利亚这一世预赛关键战役之前,“浙江宣传”再度发声,以《再问国足》为题发表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内容。

今日(3月25日)晚间,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将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与澳大利亚队展开激烈对决。在客场负于沙特之后,目前在小组积分中暂时垫底的国足,每一场比赛都变得至关重要,可谓是不容有失。

虽然国足进军世界杯的道路依旧漫长而艰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球迷们一如既往的热情。杭州奥体中心这场比赛的门票更是一票难求,足以见证球迷们对国足的支持。而且,前段时间在U20亚洲杯上,年轻球员们所展现出的出色技战术水平和良好心理素质,赢得了广大球迷的一致好评和喝彩。

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中国足球能够让球迷真正感受到快乐的时刻实在是太少了。在低谷中徘徊许久的国足,是否能够迎来触底反弹的时刻呢?我们距离下一次成功闯进世界杯决赛圈又还有多远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U20表现抢眼,中国足球突然变强了?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这句话在足球领域同样适用。源源不断的青训人才涌现,是一个足球强国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像巴西、西班牙、葡萄牙等足球强国的国家队,都曾拥有属于自己的“黄金一代”。在2024年欧洲杯上,年仅16岁的亚马尔凭借出色的表现技惊四座,让人们不禁感叹新一代足球天才的诞生。

实际上,中国足球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时刻。在2005年的荷兰世青赛上,那支国青队的精彩表现惊艳了整个世界。小组赛中,他们三战全胜,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在八分之一决赛中,面对德国队,他们更是打出了精彩的比赛,最终以2比3的比分惜败。陈涛、冯潇霆、周海滨等球员刮起的青春旋风,让无数球迷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充满了遐想。然而,从那以后,中国队已经长达20年无缘世青赛了。

但是,从青年队到成年国家队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因素,比如自律。年轻球员能否在成名之后,抵御住各种诱惑,坚持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再比如健康,有些年轻球员可能会因为伤病而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在成长过程中避免受到影响职业生涯的重伤,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另外,天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球员在青年比赛时可以凭借身体优势取得成绩,但他们的成长性不够,一旦进入成年队,身体优势不再明显,就很容易泯然众人。

这届U20国家队虽然在比赛中表现出众,但最终依然没能进入世青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就如同中国足球的整体发展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目前的形势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毕竟,希望和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二、中国足球能学日本足球吗?

在上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亚洲足球在世界足球版图上的整体实力较弱,甚至流传着“亚洲人不适合踢足球”的说法。当时的国足,虽然有“恐韩症”的困扰,但与日本队、沙特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大到无法追赶。

然而,如今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队和韩国队已经成长为可以与世界强队一较高下的队伍。特别是日本队,在之前的世预赛中,取得了6胜1平的优异成绩,高居小组首位,已经提前拿到了美加墨世界杯的入场券。

1993年,日本建立了足球职业联赛,仅仅比中国早了一年。除了完善的足球职业联赛机制外,日本还拥有遍布各地的校园足球联赛。在技战术打法上,日本坚定不移地学习巴西,走技术流路线,并不断将优秀球员输送到欧洲职业联赛进行历练。

纵观日本足球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足球水平的提升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夯实青少年足球的基础,建立健康、稳定、高效运转的职业联赛体系。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向谁学习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重要的是能够沉下心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韧性,经得起一时的失败。要扎扎实实地把职业联赛和青训工作做好,只要基础牢固了,中国足球这座大厦总有一天能够建成。

而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同样需要保持耐心。要认清目前国足的真实水平和发展现状,不要因为一场比赛的胜利而盲目乐观,也不要因为一场比赛的失败就在网络上进行谩骂。

三、身边踢足球的孩子越来越多,踢足球有前途吗?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们身边踢足球的孩子明显增多了。在周末的足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教练带着一大群孩子进行训练。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让孩子练习足球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踢上职业联赛,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但从专业性的角度来看,青少年足球人口的数量是一个国家青训基础的重要体现。只有踢足球的孩子数量增多了,才有可能涌现出更多具有潜力的足球苗子,国家队可供选择的球员范围也就更大了。

网络上经常流传着一句话:“14亿人选不出11个踢足球的”。实际上,我国的足球人口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以日本为例,2023年日本注册足球运动员的总数量达到了83.4万人。而同期,我国的注册球员仅有53.9万(部分校园球员未能统计在内)。考虑到两国的人口基数,这个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正式公布,将校园足球和青训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经过十年的努力,如今也许到了可以有所期待的时候了。就像这一届U20国家队中的中场球员蒯纪闻,就是从校园足球中脱颖而出的。可以预见,随着校园足球与职业青训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崭露头角,这也是这批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中国足球希望的原因所在。

不过,要吸引更多的孩子爱上踢球,除了提供足球场、配备优秀的青训教练等因素外,还需要为踢球的孩子找到更多的出路。毕竟,能够踢进职业队的孩子只是极少数,那么其他孩子该怎么办呢?去年,杭州提出“建立青少年足球人才成长体系”,试图破解“12岁退役”现象,这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以法国为例,从街区的业余俱乐部到大区的精英梯队,再到职业俱乐部的青训队,有潜力的孩子可以拥有完备的晋升通道。而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足球只是他们的爱好,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四、中国足球下一次“冲出亚洲”会在何时?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足球喊出这个口号已经有很多年了。然而,我们上一次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已经是23年前的事情了,上一次出现在世青赛上也已经是20年前了。

足球虽然是一项需要11个人团队合作的比赛,但球星的存在往往能够提升一支球队的整体档次。就像梅西之于阿根廷、齐达内之于法国一样。近年来,日韩两国已经涌现出了世界级的球星,比如日本的三笘薫,韩国的孙兴慜、李刚仁等。而国足在武磊回国后,能够叫得上名字的旅欧球员已经寥寥无几了。

有天赋的球员本身就比较稀少,而要将天赋转化为实际的成绩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年,中国足球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天才球员,但有些球员要么因为伤病而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要么就像“伤仲永”一样,未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U20国家队中的王钰栋、依木兰、蒯纪闻等年轻球员让人眼前一亮,但他们的成长仍然需要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来进行锤炼。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提高足球水平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无论是球员的选拔还是日常的训练,都需要有开放的思维、科学的方法以及日复一日的坚持。

期待中国足球能够在低谷中沉淀自我,在未来的某一天登上顶峰,为球迷带来更多的快乐。(全文完)

本文结合“浙江宣传”《再问国足》文章,围绕国足世预赛关键战,从U20表现、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和未来前景等方面剖析中国足球现状。指出虽有U20表现亮眼等积极因素,但也存在青训与成年队衔接、人才培养出路等问题。强调中国足球提升需长期努力,夯实基础,同时球迷也应保持理性和耐心,期待国足未来能给球迷带来更多快乐。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201.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