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蝎人郭保松的故事,他凭借对蝎子习性的了解,开展蝎子养殖,后因一条假消息决心攻克蝎子“年产两胎”难题,历经研究最终成功,其人生与蝎子紧密相连,收获名利。
在那一方养殖间里,一位男子正徒手拎起一张爬满蝎子的瓦楞纸。只见那些蝎子昂起粗壮的螯钳和带刺的尾巴,可奇怪的是,它们并没有对男子发动攻击。这位男子就是郭保松,他笑着说道:“我养了这么多年蝎子,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而且蝎毒可是个宝贝,就算被蛰了,那也不算坏事。”
据《中国药典》记载,全蝎乃是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等多种功能。它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等病症。
郭保松介绍说:“蝎子可是珍贵的生物资源,既有药用价值,又有食用价值。”以全蝎配伍的药方多达100余种,它还是大活络丹、牵正散、七珍丹等30余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不仅如此,蝎子含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而且味道鲜美,能做出多种美味佳肴。郭保松的养殖场主要从事蝎子育种、养殖和技术培训等业务。近年来,每年销售成蝎近6万只,此外,还开发出了蝎酒。
郭保松的人生发生转折,源于一条假消息。按照常理,蝎子每年繁殖一次。曾经有报道称南通的一位“师傅”掌握了蝎子“年产两胎”技术。郭保松为此第三次南下,满怀期待地前去学习,结果却被告知这是“假的”,他乘兴而去,失望而归。
虽然这次没有学到新技术,但郭保松却因此下定决心搞科研,一定要真正攻克蝎子“年产两胎”这一难题。他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蝎子每年能产两胎,那么他的养殖收入也将随之翻一番。
与蝎子同屋而睡,攻克蝎子冬季繁殖技术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且较为隐蔽的环境中。在自然环境下,蝎子每年7月繁殖,冬季气温降低时便会进入冬眠状态。从母蝎繁殖发育到具备商品价值的成蝎,需要3年半的时间。
郭保松心想,如果能为蝎子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食物,或许蝎子就可以不冬眠,进而实现“年产两胎”。于是,他开始尝试在养殖间内烧煤来提高室温。为了便于频繁查看蝎子对温度变化的反应,晚上他干脆直接睡在养殖间。同时,他还人工饲养黄粉虫,作为蝎子的食物,为蝎子增加营养。经过反复研究,1984年,他终于攻克了蝎子“年产两胎”难题,确定了蝎子高产的最佳温度区间为35 – 38摄氏度、湿度区间为65% – 75%。
历经近半个世纪,从最初单纯为了挣钱而养蝎子,到后来因蝎子名利双收,郭保松的人生已经与蝎子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时间也证明了他当初坚信的三句话:“只要养出来,别怕没销路,价格越来越高。”
养蝎人郭保松的经历,他熟悉蝎子习性开展养殖,虽因假消息受挫,但决心攻克蝎子“年产两胎”难题,通过不断研究最终成功,其人生与蝎子紧密相连并收获成果,体现了他的坚持和钻研精神,以及蝎子养殖带来的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