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解职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局长罗嫩·巴尔这一事件展开,详细阐述了各方对此事的反应和态度,包括高等法院“冻结”决定、总检察长质疑合法性、反对党指责等,同时介绍了事件背后涉及的调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近期,以色列内阁做出了解职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局长罗嫩·巴尔的决定,这一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以色列国内引发了多方的强烈反对。以色列高等法院应相关方面的诉请,果断“冻结”了这一解职决定。与此同时,总检察长加莉·巴哈拉夫 – 米亚拉也对该决定表示质疑,要求对其合法性进行全面评估。而反对党更是毫不留情地指责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认为他是为了阻止辛贝特对其个人丑闻的调查,而使出了“公报私仇”这一手段。
为了进一步推动对巴尔的解职,内塔尼亚胡在24日又抛出了新的指控,他声称“巴尔试图推翻政府”。
【被指“擅自行动”】
在巴尔遭解职之前,有以色列媒体报道称,辛贝特花费了数月的时间,对极右翼势力是否渗透进以色列警方,以及警方与国家安全部长、极右翼政党领导人伊塔马尔·本 – 格维尔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调查。
针对这一报道,内塔尼亚胡在24日做出了回应。他称巴尔在没有获得他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行动”,并强调“有关总理授权巴尔收集本 – 格维尔部长相关证据的说法”完全是“又一个被戳穿的谎言”。
以色列总理府当天也发布了一份声明,在声明中强调,辛贝特领导发布“明确指令”收集针对政府官员的证据,其真实目的是“推翻政府”。
本 – 格维尔在24日通过社交媒体发声,他言辞激烈地称巴尔是“罪犯和骗子”,认为巴尔试图否认自己“策划阴谋、针对民选官员的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2002年出台的一项专门规范辛贝特职权的法规,辛贝特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在面临恐怖主义、破坏、颠覆、间谍、泄露国家机密等威胁时,保护政府系统各个机构及其正常秩序。
【“冻结”解职决定】
多家以色列媒体报道,巴尔在上周就遭撤职一事专门致信政府。在信中,他明确指出内塔尼亚胡内阁对自己的指控并没有实际证据,并且暗示解职背后存在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这与辛贝特正在开展的多项调查有关,其中就包括备受关注的“卡塔尔门”事件。所谓“卡塔尔门”事件,是指内塔尼亚胡的多名亲信涉嫌接受关联卡塔尔官方的资金。
然而,内塔尼亚胡坚决否认自己在“卡塔尔门”等调查中所受到的指控,卡塔尔方面也发表声明,称有关指控是“诽谤”。
巴尔还在信中隐晦地表示,自己是因为没有对内塔尼亚胡表现出“个人忠诚”,才遭到了后者的解职。
应反对党“拥有未来”党等多方的诉请,以色列高等法院在21日发布了禁令,“冻结”了政府解除巴尔职务的决定,直到就巴尔被解职一事举行听证会。据悉,听证会最晚将于4月8日举行。
以色列议会实行一院制,具备宪法性质的“基本法”是国家最重要的法律。据美联社报道,以色列高等法院长期以来一直行使着审查政府决策的重要职能。在接下来的数周内,高等法院将对政府解职巴尔是否合法,以及“卡塔尔门”调查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问题做出裁决。
【动议触及检方】
以色列总检察长巴哈拉夫 – 米亚拉同样对巴尔遭解职一事表示质疑,她认为内塔尼亚胡的这一举措“前所未有”,需要对其合法性进行评估。
按照总理府的说法,总检察长本应作为“政府法律顾问”,但巴哈拉夫 – 米亚拉却与政府出现了“重要、持续分歧”。
在23日,以色列内阁通过了一项针对巴哈拉夫 – 米亚拉的不信任动议。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这一举动被视为解除巴哈拉夫 – 米亚拉职务的第一步。主要由内塔尼亚胡政治盟友组成的一个议会委员会将举行听证会,在分别听取政府和巴哈拉夫 – 米亚拉陈述立场后,就其去留提出建议,届时政府将做出正式决定。
据美联社分析,由于巴哈拉夫 – 米亚拉正参与涉内塔尼亚胡腐败案的调查,如果上述议会委员会决定解除其职务,高等法院将就解职一事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进行裁决,届时很可能会与政府方面发生新的“扯皮”。
本文聚焦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解职辛贝特局长罗嫩·巴尔这一事件,展现了以色列国内多方的反应。从高等法院“冻结”决定、总检察长质疑,到反对党指责,都凸显了该事件背后复杂的政治因素和利益纠葛。同时,事件还涉及到对总理亲信的调查以及总检察长可能被解职等问题,未来以色列高等法院的裁决将对事件走向产生关键影响,也反映出以色列政坛当前的不稳定局势。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