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于3月26日在江苏常熟成功下线,它将用于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文中介绍了海太长江隧道的基本情况、“沧渊号”的各项参数以及该隧道面临的施工难题和“沧渊号”的应对措施,还阐述了海太长江隧道建成后的重大意义。
在3月26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顺利完成下线。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我国在盾构机制造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沧渊号”的使命,便是投身到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的工程施工作业中。
海太长江隧道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处。这条隧道北起南通市海门区,一路向南延伸至苏州太仓市,线路的总长度达到了39.07公里。其中,盾构隧道部分的长度为9327米,凭借这一长度,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此次下线的“沧渊号”,更是创造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的新纪录。它的开挖直径达到了16.66米,整机全长176米,总重量超过了5650吨。这一系列惊人的数据,彰显了我国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在研制和应用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
海太长江隧道的施工难度堪称巨大。它的最大埋深超过了75米,最高水压达到了7.5巴(bar),这意味着每平方米要承受75吨的压力。作为海太长江隧道左线掘进的核心装备,“沧渊号”在始发之后,需要穿越多种复杂地质带。特别是在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沉降必须控制在毫米级,这对掘进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江中地质勘探覆盖区域有限,未知区域众多,其复杂程度就如同“水下迷宫”一般。为了应对这些难题,“沧渊号”搭载了智能掘进系统。它配置了具有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并搭配梯度分布的合金刀具,构成了“超硬龙齿矩阵”。凭借这一先进的设计,“沧渊号”可以实现在石英砂含量约65%的地层单次掘进2000米内不换刀,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海太长江隧道是我国《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 – 2035年)》中的重点工程。它连通了江苏海门市与江苏太仓市,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一旦该隧道建成,将能够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的车流量。这对于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围绕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下线并将用于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展开。介绍了海太长江隧道的规模和特点,突出了“沧渊号”的参数优势以及它为应对复杂施工难题所具备的先进技术。同时,强调了海太长江隧道建成后的重要意义,展现了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盾构机制造领域的实力与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