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显韧性,中国外汇管理开启新征程

本文围绕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斌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发言展开,阐述了在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外溢影响加大的背景下,亚洲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表现出较强韧性,重点介绍了中国为应对挑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货币政策、汇率制度、宏观审慎管理、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还提及了外汇管理改革的相关举措及未来规划。

在3月27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不稳定世界中寻找货币与金融稳定”分论坛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斌指出,近年来,外部形势变得越发复杂多变。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不断加大,这给亚洲经济体维持经济平稳运行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不过,在应对这一轮挑战的过程中,亚洲的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展现出了更强的韧性。在此期间,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

其一,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科学实施货币政策。自2020年起,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经历了大放大收的过程。但中国并没有简单地跟随其步伐,而是依据自身经济状况自主实施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例如,在2022年到2023年期间,美联储加息超过500个基点,而中国央行却下调了政策利率,其中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了40个基点。特别是进入2024年三季度以后,央行实施了较大力度的降息降准政策,这一举措有效地支持了总需求的稳定增长。

其二,保持弹性汇率,充分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近年来,中国持续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行完善,使得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双向浮动且弹性不断增强的态势。亚洲新兴经济体也纷纷采用了更加市场化和灵活的汇率制度。与主要新兴经济体的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既具备一定的弹性,又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其三,强化宏观审慎管理,确保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在保持汇率弹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国家外汇局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不断丰富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箱。在必要的时候,果断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防范外汇市场自我强化形成“势能”,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其四,推动经济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自2月以来,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的现象明显增多。2月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债券达到127亿美元,3月这一态势得以延续。与此同时,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经贸合作。自2020年以来,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

李斌介绍,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过程中,外汇管理改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外汇局致力于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努力营造“越诚信越便利”的用汇环境。

例如,国家外汇局扩大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便利化政策的覆盖面,目前该政策已经惠及2.5万家企业。同时,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大幅缩短了优质企业业务办理的时间。目前已有16家商业银行的总行加入了改革行列,为1.8万家优质企业提供了便利化的结算服务,并且今年还会进一步扩大改革的覆盖面。此外,国家外汇局还持续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通过资金池制度安排,助力跨国公司提升境内外资金统筹使用的效率。

李斌表示,在扩大开放、提升便利化水平的同时,国家外汇局始终将防范风险放在重要位置,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一方面,构建更加完备有效的外汇监管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另一方面,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减免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手续费,稳步推进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降低货币错配的风险。目前,企业外汇套期保值的比率在27%左右,人民币在货物贸易项下的跨境收付比例已经接近30%,这些数据都处于历史高位,表明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李斌还称,未来,国家外汇局将继续推动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区域经贸合作,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 + 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管理框架。切实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复杂外部形势下,亚洲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展现韧性,中国采取了坚持自主货币政策、保持弹性汇率、强化宏观审慎管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措施应对挑战。同时,国家外汇局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扩大开放与便利化,注重防范风险。未来,将持续深化改革与开放,维护金融稳定。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767.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