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吉林春耕奏响新乐章,解锁吉林春耕密码:科技引领备耕新潮流

本文围绕吉林省的春耕备耕工作展开,详细介绍了智能农机、优质种子以及先进农业技术在春耕中的应用,展现了科技赋能农业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吉林省为保障全年粮食生产所做的努力。

三月的吉林,依旧春寒料峭。然而,在那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一场以科技为动力、以保障粮食生产为目标的备耕“序曲”已悄然奏响。

瞧,在农机合作社的库房里,装载着北斗导航系统的“铁牛”们正蓄势待发;种子经销店内,农民们小心翼翼地摩挲着抗逆高产的玉米种子,眼神中满是对丰收的期待;而在云端课堂上,农户们正全神贯注地同步学习着智慧农技知识。在吉林省广袤无垠的田野上,一幅以科技为笔、以黑土为纸的备耕画卷正缓缓铺展。

智能农机“慧”种田

张凤财,一位在村里种了30多年地的“老把式”,如今也不禁感慨“不服不行”。他坦言:“必须得依靠科技支撑,老一套的种田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才能跟得上农业现代化的脚步。”

张凤财是长春市九台区纪家镇凤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虽然春耕尚未正式开始,但合作社库房内那一排排整齐排放的农机,早已完成了检修、保养和调试,只待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春耕工作中。

科技赋能,吉林春耕奏响新乐章,解锁吉林春耕密码:科技引领备耕新潮流

张凤财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免耕播种机:“依托车载北斗导航系统,这些免耕播种机可以提前规划好精准的播种线路,实现全程自动化播种。”他指着这些先进的“家伙什儿”,满脸自豪地说,“有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加持,播种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大大提高了。”

据张凤财介绍,目前合作社拥有中大型农机170余台,其中包括免耕播种机、归行机、旋耕机、打浆机等。“各类农机配套十分完善,加装了‘天眼’(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更是让作业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现在,耕种管收的机械化率达到了100%,而且实现了整村推进。”

科技赋能,吉林春耕奏响新乐章,解锁吉林春耕密码:科技引领备耕新潮流

在凤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库房内,搭载车载北斗导航系统的重型大马力拖拉机已整装待发,仿佛在等待着出征的号角。

今年,合作社预计耕种面积将达到1200多公顷,其中水田200公顷,旱田1000公顷,较往年有所增加。张凤财笑着说:“目前,种子、化肥均已预订,水田预计4月1日开始育苗,旱田预计4月20日正式播种。”从他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对今年丰收的满满信心。

今年,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立足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粮食生产目标,结合粮食生产工作实际,精心制定了《2025年粮食增产工作施工图》,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增产举措。全省上下抢抓农时,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年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种子选手”助春耕

3月11日,长春市九台区万金种业供销处刚一开门,便迎来了不少前来咨询、购买种子的农民,他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积极准备着所需物资。

科技赋能,吉林春耕奏响新乐章,解锁吉林春耕密码:科技引领备耕新潮流

在种子经销店内,农民们认真地挑选着种子,眼神中透露出对丰收的渴望。“这个抗旱、抗病效果咋样?”“这个品种棒大、粒深,抗旱、抗病建议选那个。”……销售大厅内,销售人员热情地为农民介绍产品、解答疑问,帮助他们挑选最适宜种植的种子,并详细介绍每个品种的特性。

科技赋能,吉林春耕奏响新乐章,解锁吉林春耕密码:科技引领备耕新潮流

销售人员展示着铁系327号玉米种子的特性“棒大、粒深”,让农民们更直观地了解种子的优势。

当地农户李占刚早就挑选好了玉米种子,他信心满满地说:“去年种植了铁系327号品种,在干旱情况下,该品种棒子大,表现十分突出。今年我种植了约10公顷该品种,预计产量能不错。”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选择好种子是农民备春耕的关键一环。九台区万金种业经理刘长安介绍,每年的这个时期都是种子销售旺季,为了保证农户的春耕正常进行,他们从11月就开始销售玉米种子。“目前店内玉米种子种类丰富,库存充足。”

科技赋能,吉林春耕奏响新乐章,解锁吉林春耕密码:科技引领备耕新潮流

销售人员耐心地介绍着每个种子品种的特性,帮助农民们挑选最适宜种植的种子。

在坐落于公主岭市的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内,颗粒饱满的玉米种子经过风筛、灌袋、包装等流水作业后,即将走向市场。从田间地头的精心培育,到实验室中的基因改良与性状优化,再到生产线上高效、精准的加工处理,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与农民的智慧与汗水。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为了推动备耕生产工作,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在2月中旬启动了备春耕生产“一周双调度”机制,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供需情况的调度,跟进备耕要素到户到位情况,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调剂市场余缺。

据悉,目前吉林省今年备春耕生产工作进展总体顺利。全省农资货源充足、下摆顺畅。根据农情调度,截至3月17日,全省种子到户到位率83.49%,化肥71.42%,农药30.16%。据初步调查,全省粮食意向面积稳定略增。

手握“良技”种“良田”

“与过去的大水漫灌不同,现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滴灌和施肥,水肥直接到根部,省水省肥省工还增产!”长春市九台区纪家镇盈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中伟是一位种田“老把式”,对“良技”“良法”有着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水肥一体化、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深松整地……越来越多的“良技”“良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得益于吉林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大力推广。

在项目资金方面,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统筹绿色高产高效、规模经营主体单产提升、玉米和大豆单产提升工程、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 + 增施有机肥”等资金项目,集中力量向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发力,为夺取粮油丰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指导服务方面,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优选全省粮油主导品种90个、主推技术43项,并广泛推介发布。充分利用冬闲时间,依托冬春科技培训等项目,紧盯关键环节,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超过100万人次,发放资料约80万份。

科技赋能,吉林春耕奏响新乐章,解锁吉林春耕密码:科技引领备耕新潮流

3月12日,吉林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培训班在延吉市举办。(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供图)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振铎针对今年春耕农民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技术上的指导意见:“改变一次性施底肥的习惯,推行分次施肥,保障作物全生育期的肥力供应,避免后期脱肥。”

同时,张振铎还建议,农户应主动关注国家政策导向,依据自身农机和管理水平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举办的培训,电视台、电台和新媒体平台等途径学习技术,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产。

科技赋能,吉林春耕奏响新乐章,解锁吉林春耕密码:科技引领备耕新潮流

3月3日,“吉林一号”拍摄的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长光卫星供图)

俯首有良田,抬头有“天眼”。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吉林一号”卫星正在进行“耕地CT扫描”。通过整合耕地信息、气象数据、农业机械化生产数据,使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测算精度达96%,让传统“看天吃饭”变成了“知天而作”。

“良种、良法、良田、良机”……吉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在这场科技与土地的对话中,吉林用“四良”密码解锁了春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饭碗注入了更坚实的黑土地底气。

本文详细介绍了吉林省在春耕备耕工作中,通过智能农机、优质种子和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展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的新成果。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制定增产举措,调度物资供需,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基础。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吉林用“四良”密码解锁春耕新质生产力,保障了粮食安全,体现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21.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