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深圳市智能网联城市配送行业大会,介绍了大会相关成果,包括成立专委会、无人小车商业化落地规划,还阐述了智能网联功能车的市场前景、深圳在该领域的先行举措,以及推动自动配送进入2.0测试阶段的“4123”系列举措等内容。
在3月26日这一天,一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在深圳市成功举行。在深圳市交通局的精心指导下,由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主办的深圳市智能网联城市配送行业大会顺利召开。此次大会具有重大意义,它发起成立了深圳市智能网联功能车专委会。而从会议上传出的一个重要消息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无人小车将在深圳加快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步伐。
按照规划,到2025年末,全市上路的功能型无人车规模要攀升至千台以上。同时,还计划组建首个智能网联功能车运营主体,并且搭建政府监管平台,以此来规范和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业内专业人士指出,我国在自动配送市场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配送市场。根据预测,到2030年,功能型自动车的需求将超过140万辆,智能网联货车的保有量也将突破百万辆。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不仅会带动零售、物流、汽车等关联产业实现万亿级规模的增长,还能带来诸多积极的社会效应,比如填补劳动力缺口,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进一步优化城市的运行秩序。
深圳在推动智能网联功能型无人车上路这一领域,无疑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早在2024年,深圳就以“全国智能配送制高点”为战略目标,印发实施了国内首个《全市推动功能型无人车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这一举措吸引了美团、顺丰、京东、新石器等行业头部企业纷纷落地深圳,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投放的功能型无人车规模已经超过300台,并且广泛覆盖了商超、外卖、快递等多种应用场景。
在本次大会上,深圳市提出要共建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时代。这一目标旨在系统重构交通、物流全要素链路,从而实现人车路资源效率的跃升以及时空利用率的最优。随后,深城交、美团、新石器、顺丰、白犀牛、京东等企业签署了《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战略协议》,共同推动资源共享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会上透露,将通过“4123”系列举措,推动深圳自动配送进入2.0测试阶段,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功能车治理体系。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处相关负责人对“4123”举措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4”代表“四化”推进。一是规模化,逐步推动智能功能车在全域街道进行试点,加快全市分级道路的开放进程,鼓励更广泛场景的应用,率先实现全市应用规模达到上千台,并且逐步从单区推广至全市路网开放;二是规范化,围绕政策、标准、标识、路网等四大方面,建立智能网联功能车全链条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三是商业化,加速推进智能网联功能车的商业化落地,并且聚焦“人车协同”模式创新,让无人车主要负责在途运输,而装卸、末端配送环节保留人工服务,实现效率提升与民生保障的双赢局面;四是网联化,探索推动交通信号灯信息、施工占道信息、停车场信息等多元化“信息上车”场景应用。
“1”指的是一体统筹,即组建首个行业运营主体,充分盘活全市充换电、停车、场站等设施资源,为智能网联功能车企业提供部署服务。先支持有条件的区域进行先行试点,然后逐步向全市推广。同时,推动建设智能网联功能车管理平台,实现对车辆的有效监管和调度。
“2”为“双路共建”,打造动态调控路网与数字化协同路网,大力推进坪山、龙华、宝安、南山全域车联网基建。
“3”是要实现“三台互通”,即实现政府监管平台、企业运营平台以及未来规划的货运网约平台的数据共享,构建完整的生态闭环。
深城交智慧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应科在现场展示了《深圳市功能无人车管理调度平台》,该平台整合了通行管控、智慧设施等核心功能,能够支撑无人车全天候安全运行与规模化落地。与此同时,数研智算PDT工程师陈敏捷推出了《功能型无人车道路环境影响评估指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测试标准体系。
在大会上,深圳市向美团颁发了国内首个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据透露,实现末端配送向同城货运测试场景延伸,是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商业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符合标准、服务自动配送行业跃迁的车辆、装备、创新车型都将被纳入自动配送测试阶段2.0创新生态体系。
此外,深圳市还向美团、新石器、京东、白犀牛、九识智能颁发了智能网联功能车标识。市级与各区形成统一标识,有助于提升配送效率。如今,深圳已经形成了“技术研发 – 场景验证 – 商业闭环”的全链条生态,成为全国智能配送创新浓度最高的城市。
深圳市智能网联城市配送行业大会展开,介绍了无人小车在深圳的商业化落地规划,我国智能网联功能车的市场前景,深圳在该领域的先行举措,以及推动自动配送进入2.0测试阶段的“4123”系列举措,还提及相关平台展示、牌照颁发和标识发放等内容,展现了深圳在智能网联功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全链条生态建设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