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广东省护士协会全面启动“免陪照护标准病房(医院)”建设展开,介绍了其建设计划、人才培养工程、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变革、医疗护理员资格认证推进情况等内容,最后探讨了医疗服务改革的意义及后续问题。
在3月28日这一天,广东省护士协会对外郑重宣布,全面开启“免陪照护标准病房(医院)”的建设工作。按照协会的规划,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将会为100家医疗机构进行挂牌试点。与此同时,协会还同步启动了一项重要的“人才工程”。该工程计划培养100名照护设计师、500名护士导师、1000名持证健康照护师以及护理员,旨在为“免陪照护”服务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广东省护士协会会长彭刚艺明确表示,此次行动有着深远的意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化的人才培养以及多方支付机制,来有效破解患者住院时“全家陪护”这一困扰民众已久的民生痛点,进而对现有的医疗护理服务生态链进行重构,让医疗护理服务更加科学、高效、合理。
人才革命:3年培育3万名“健康照护师”,拟建立职称认证体系
随着医院“免陪照护服务”改革的推进,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也迎来了重大的变革。广东省护士协会荣誉会长陈伟菊指出,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是接受过系统健康照护学专业教育的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在当前社会中十分短缺,但却是临床急需的。他们能够为患者、老人、婴幼儿提供住院照顾、居家服务以及家庭护理等全方位的服务,是真正的有用之才。
陈伟菊透露:“广东省护士协会联合全省各职业技术学院,计划在3年内培养3万名健康照护学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将为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专业健康照护师、医疗护理员、助理护士等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余莎院长介绍,全省职业院校正在加速三个重要的转型。一是将传统护理专业向健康照护学专业转型,以适应市场对专业健康照护人才的需求;二是职业技术学院从中专护理学教育,转型为中专、大专、本科配套的、体系化的健康照护教育,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三是将课堂教育向医院病房及教室转型,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余莎院长也希望在广东省护士协会的牵头之下,能够共同打造健康照护师、医疗护理员能力标准和职业培养标准,并建立全国性的职业认证体系,为护理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加规范的保障。
医疗护理员的资格认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陶艳玲介绍,目前,医疗护理员需要经过150课时的培训,并获得医院的认证。经过培训认证后的医疗护理员,月薪约为6000元,相较于传统护工,降低了用工成本。“今年深圳龙岗区拟建立护理员区域服务平台,实现经考核认证的护理员在区内医院互认,让全区的医疗护理员的服务水平达到同质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统一的服务。”
据记者了解,预计今年6月,广东可能会出台全省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这将进一步规范护理人才市场,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记者观察:
从“家属陪护”到“专业照护”,这场医疗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非凡。它不仅对护理职业生态进行了重构,让护理行业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更折射出超大城市治理中的民生温度,体现了对民众需求的关注和重视。当标准化病房与个性化服务相遇,当职业教育与临床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老有所护”这一美好愿景正逐渐从梦想走向现实。然而,下一步如何平衡服务的普惠性与可持续性,仍然需要政策的持续创新来进行破题,以确保这场改革能够持续深入地推进下去,让更多的民众受益。
广东省护士协会启动“免陪照护标准病房(医院)”建设及相关人才培养工程,阐述了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和医疗护理员资格认证推进情况。这场医疗服务改革意义重大,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后续仍需政策创新平衡服务普惠性与可持续性。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