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湖南武冈市羊肚菌产业展开,介绍了羊肚菌的采摘情况、产业发展背后的监督保障、产业优势、发展模式、销售渠道及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还提及了未来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方向。
人民网长沙3月18日消息,在湖南武冈的土地上,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正在上演。那鲜嫩的羊肚菌,仿佛一个个可爱的精灵,撑起褐色的“小伞”,从土里破土而出,它们错落有致地生长在菌垄之上,像是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在武冈市龙溪镇双明村的羊肚菌种植地里,村民许玉娥正熟练地忙碌着。她右手稳稳地拿着小刀,左手轻轻捏着菇帽,然后从菇帽底部平割下去,动作一气呵成,割下的羊肚菌被她迅速放进筐里。
当下正值羊肚菌的收获季,在武冈市云山绿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大甸镇大甸社区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10多名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的辛勤劳作,换来了每天1000多斤羊肚菌的丰硕成果。这些新鲜采摘的羊肚菌,经过采割、分拣、保鲜等一系列工序后,一部分及时送上了当地市民的餐桌,为市民们带来了美味与健康;另一部分则通过烘干、冷链运输等方式,发往长沙、深圳、上海等城市,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武冈羊肚菌的独特风味。
自去年10月份开始,武冈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联合龙溪镇、大甸镇纪委,将护航羊肚菌产业发展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任务。他们紧盯项目实施、助农帮扶、资金使用、生产销售、惠农政策落实、农技服务等关键环节,深入到种植基地进行调研走访。在走访过程中,他们认真收集生产、销售中存在的难题以及各方的意见建议,并详细列出问题清单,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同时,督促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衔接,及时解决那些困扰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这样的监督护航,为羊肚菌产业的发展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助力乡村振兴,宛如撑起了一把“致富伞”。
羊肚菌,作为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菌,具有种植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的显著优势。该公司驻大甸镇大甸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晓妗满脸喜悦地介绍:“今年羊肚菌的长势格外好,第一茬连续采割了10多天,再过几天就要开始采割第二茬了。目前,羊肚菌的市场销路非常可观,鲜菌每斤能卖到80元,干菌每斤更是能达到1000元左右。我们一共种植了102个大棚的羊肚菌,预计产量能达到12000多斤,总产值可达100余万元。”她一边仔细查看地膜,一边向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介绍着。
龙溪镇盐井村、大甸镇大甸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羊肚菌的种植提供了天然的优质环境。武冈市龙溪镇、大甸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放大资源禀赋,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他们全力推动羊肚菌种植朝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迈进,主动引入武冈市云山绿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采用“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示范带动,构建起了“龙溪镇盐井村为制种基地、大甸镇大甸社区为种植基地”的良好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羊肚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大甸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的羊肚菌,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还通过冷链运输、电商平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远销到外地。该基地吸纳了龙溪镇双明村、盐井村和法相岩街道郑家坪村、大甸镇大甸社区及周边村民务工400多人次,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2万多元。
小小羊肚菌,发挥着大大的作用。它不仅让种植户的腰包鼓了起来,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龙溪镇盐井村23组村民鞠叶萍在大甸镇大甸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工作,她满脸笑容地说:“我在基地干些播种、铺膜、浇水、采割等零活,上下班公司车辆统一接送,既方便,又轻松。一个月下来还能挣3000来块钱,多了一笔收入,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特色种植开拓了新的发展道路,羊肚菌撑起了“致富伞”。下一步,武冈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将继续加大监督力度,把羊肚菌、木耳等特色产业发展纳入日常监督的重点范围,对各项惠民富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精准有力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产业兴旺、群众增收。
湖南武冈市羊肚菌产业的发展情况。羊肚菌丰收采摘,市场销路好,产业发展背后有纪检监察组监督保障。当地利用地理优势,采用“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农户”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不仅满足本地市场,还远销外地,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就业机会。未来纪检监察组将继续监督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