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出海,金融为新质生产力国际化添翼

本文聚焦于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探讨了金融在助力绿色产业国际合作以及深入国内绿色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不同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血脉,在推动绿色产业摆脱发展困境、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3月29日,一场意义非凡的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盛大召开,此次论坛以“绿色技术出海: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国际化的新前沿”为主题,众多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金融助力绿色产业国际合作的创新路径。随着绿色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拓展,中国的绿色金融正积极构建起更为广泛的“朋友圈”。与此同时,来自数字金融服务方、风险投资、政府投资母基金等多个领域的机构代表,也在论坛上分享了他们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实践成果。

绿色技术出海,金融为新质生产力国际化添翼

扩大绿色技术出海“朋友圈”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成功跻身其中。此后,金融业对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2025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纳入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并提出到2027年,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质效。

在这样的愿景和目标引领下,金融机构开始更加关注业务中绿色金融的占比和影响力,同时也对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国际化这一前沿课题展开了全新的思考。3月29日召开的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上,多位嘉宾围绕如何扩大绿色技术出海的“朋友圈”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指出,目前我国的绿色投资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绿色技术相关的国际投资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海外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参与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金融对绿色技术出海的支持力度:一是推动绿色资本“走出去”,通过发行绿色熊猫债等金融工具,支持海外先进运作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二是积极引进国际绿色资本,例如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进行投资,为国内绿色技术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在第三方市场积极开展周边合作,为全球绿色技术合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国际合作、技术出海已成为绿色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沙斌诺表示:“欧盟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合作能够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贸易供应链、资本流动和创新网络,我们紧密相连。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如构建去碳能源系统、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开拓绿色金融市场以及确保经济韧性等。这也是欧盟与中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开展多年合作的原因,这种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在绿色技术出海方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介绍,当前许多中国企业积极向海外输出技术,助力其他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出海的中国企业实施的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为当地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更多、更长期的解决方案,还能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

金融力量深入绿色产业

在积极扩大绿色技术出海“朋友圈”的同时,我国的绿色金融实践也在不断向内深入探索,金融服务与绿色产业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金融力量正逐渐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杠杆。

一组数据清晰地展现了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的良好发展态势。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贷款6.52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2.25万亿元和12.4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总额的67.5%。

在论坛上,来自数字金融服务方、风险投资、政府投资母基金等领域的机构代表分享了他们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实践经验。

作为政府投资母基金,北京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绿色金融实践中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和使命。该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陈涛表示,公司目前投资了近80只子基金,参与了将近1400个项目,其中有近200个穿透投资项目属于绿色产业方向。

在风险投资领域,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执行总经理周军介绍,公司直投风险投资项目超过1500家,推动了270余家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以IPO方式独立上市。其中,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直接相关的直投企业大约有30 – 40家。此外,公司在投资过程中高度关注ESG,会在投资建议书中对企业的ESG进行全面评价。

除了在产业投资端发力,在绿色金融服务端,蚂蚁集团通过创新模式直接连接起绿色商家和绿色消费者。蚂蚁集团合规部总经理李鑫表示,绿色消费能够有效拉动产业端的生产,但目前在金融方面的体现还相对不足。目前,蚂蚁集团依托类似花呗的产品,通过资金链路和信息流的有效链接,成功解决了过去绿色消费领域中金融资金难以定向投放在绿色产品或绿色商品消费的难题。通过线上考核与绿色商家核验体系的结合,已经实现了对定点交易场景发放消费信贷资金。

李鑫进一步解释道:“绿色产品相较于同等消费品通常存在一定的绿色溢价,如何说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这涉及到消费者的意识和购买意愿问题。花呗作为一种产生于互联网交易场景中的金融产品,与消费者有着非常密切的交互。我们通过线上运营投入,如向消费者提供分期免息券、使用还款红包补贴等方式,结合互动投放和消费者教育,来提高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意识和意愿。未来,绿色消费金融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提升他们对绿色消费的积极性,进而通过增加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提高生产端、流通环节和售卖环节对绿色产品的认可和偏好,最终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升级,降低绿色溢价。”

尽管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短板和挑战。陈涛认为,从当前的投资项目来看,绿色金融主要存在两大挑战:一是传统行业降碳需要持续的中长期资金支持;二是新能源、储能等新兴领域存在投资周期长、见效慢、风险相对较大的问题,新兴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指出,中国的绿色产业凭借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优势,为全球绿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实现仍需要突破式、颠覆性的技术支持。面对多重挑战,中国需要制定综合性的创新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监管政策以及社会治理方案。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共同的理念,在绿色运营和产业发展方面也存在诸多共同利益,建议进一步加强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投资合作。

从资本赋能绿色产业到打通绿色消费服务,国内的金融力量正日益深入绿色产业,并将与国际市场实现深度对接。未来,我国的绿色金融有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围绕绿色金融展开,阐述了其在助力绿色技术出海、深入国内绿色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相关政策背景,不同机构的实践案例,也指出了面临的挑战。我国绿色金融在国内外市场积极布局,未来有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160.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