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拆围透绿”:破围墙之隔,筑和谐政民之路,汉寿县机关拆围墙:打破壁垒,迈向政务透明新时代

本文围绕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机关事业单位拆除围墙一事展开,详细介绍了拆墙的背景、举措、成效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类似行动,还探讨了拆墙行动的推广争议和应对建议。

当夜幕缓缓降临,城市的华灯一盏盏点亮。晚上7点,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的居民李建如同往日一般,悠然地走进汉寿县县政府大院。这里虽名为大院,但曾经环绕的围墙早已不见踪影。颇具年代感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与对面开阔的广场、规整的停车场连成了一片,车辆和行人在这里自由穿梭,不少附近的居民还会直接把车停在院内。

李建满脸笑意地说道:“现在政府大院没了围墙,我们随时都能进来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真的太方便了。”

近日,汉寿县的38个机关事业单位全部拆除围墙这一举措,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地县委、县政府率先带头拆除围墙,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也紧随其后,纷纷向公众开放。

在常德市工作的林森,每次回汉寿县时,都会不时地前往各机关单位停车。他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现在进入各单位停车基本没有什么阻碍,保安从来没有阻拦过我,只是会提醒要按箭头方向有序停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白智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拆除围墙,是推动政务透明化、公开化的一项有效举措。围墙拆除后,原本封闭的空间变得对外开放,民众可以在这里休息、散步和停车。这不仅扩大了公共服务的供给,优化了公共资源的配置,还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汉寿县的基本情况。汉寿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这里素有“中国甲鱼之乡”“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

汉寿“拆围透绿”:破围墙之隔,筑和谐政民之路,汉寿县机关拆围墙:打破壁垒,迈向政务透明新时代

汉寿县风光。图片来自汉寿县人民政府官网

2024年,汉寿县的GDP达到了41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5.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22.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7∶30.7∶53.6,第三产业的占比十分突出。

2024年前三季度,汉寿县共接待游客57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3亿元,旅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前些年,汉寿县的城市配套与管理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停车难、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愈发严重。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车辆乱停乱放、商贩占道经营的现象,部分路段在高峰期堵车的时间很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汉寿县的文旅形象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为了破解城市发展的困境,汉寿县需要创新治理思路。有业内人士认为,“拆围透绿”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举措,既能够盘活城市的空间资源,有效缓解停车难题,又能打造开放的城市景观,优化文旅环境,因此成为了汉寿县推动城市更新提质的关键一步。

汉寿县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拆围透绿 还绿于民》一文记载,当时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有独立院落的县直机关要自拆围墙,将绿色还给民众,并完善相关的便民设施,把机关大院变成居民可以休闲的社区公园。该文还提到,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率先行动,克服了重重阻力,带头拆除了围墙。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拆除围墙300多米、商铺门面40多个。

林森回忆说,他在县城上初中时这些建筑就已经存在了。据了解,这些办公大楼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已经有些老旧,但仍能满足日常办公的需要,因此一直没有进行新建。

2022年,汉寿县实施“靓城战略”,“拆围透绿”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汉寿县共拆除115处围墙、复绿9万多平方米。打通了连片的老旧小区,增设了休闲广场、停车场。除中小学校外,县城的38个机关和事业单位均拆除了围墙。

同时,汉寿县还在停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公开报道显示,汉寿县利用边角地、机关院落、老旧小区改造腾出的空间,划定了公共停车区域,推动了停车资源的公平共享。

汉寿县城管执法局市容大队大队长施昌海曾对媒体表示,机关单位的围墙拆除后,内部停车场同步向公众免费开放,并设立了告示牌欢迎市民进入停车。

据公开数据,目前汉寿县已新建33处停车场、1处大货车专用停车场,新增1.2万个机动车停车位、1.3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成为了湖南省唯一公共停车位不收费的县城、全省唯一除中小学校外行政事业单位无围墙的县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过去不少党政机关大门紧闭,本应让社会公众参与和利用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但现在,开放、透明和参与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当前不少党政机关拆墙开门,顺应了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白智立认为,在推进“拆围墙”工作时,政府工作人员应转变观念,彰显政府的公共服务属性,发挥公共功能,提升服务意识,确保政务公开透明。同时,通过改变管理方式与工作作风,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打造亲民政府形象,构建更为和谐的政民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汉寿县“拆围墙”行动被广泛关注之前,当地曾因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举措,引发了社会的热议。林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为了整顿车辆乱停乱靠的现象,近些年汉寿县修建了很多免费停车场,但是相对应地,对乱停乱放抓得比较严,过去会被锁车。因为其古称索县,还一度被网民调侃为“锁县”。

其实,在汉寿县推行“拆围透绿”行动之前,国内多地已先行开展了机关单位向市民开放的探索,呼吁地方政府进行无围墙改造的声音也长期存在。

早在2014年,湖北省黄石市就向市民发出公告,自当年5月1日起,市级机关大院对市民开放,4月至9月为每天6:00至22:00;10月至次年3月为每天6:30至21:30。开放地点为除市级机关大院内办公大楼外的公共场所。当时,多数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推出“开放日”活动,像黄石这样能实现“长期开放”的并不多见。

2015年,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也曾开展大规模的“拆墙透绿”,包括兰考县政府在内的多个机关大院拆除围墙、对外开放。

2016年,国务院发布《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各地积极响应。当年,安徽泾县10家政府机关大院自拆围墙,政府机关大院变成了市民的社区公园,并通过增补绿化面积、道路及基础设施完善等项目改造,让市民享受更多的绿色资源。此后,河南省信阳市、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也开放了政府大院。其中,舒城县不仅开放了政府大院,还将院内的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和机关食堂向群众开放。

此外,部分政府大院虽设有院墙和大门,但始终对市民完全开放。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当地的政府大门几乎全年敞开。一位在察隅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政府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有一次不知谁家的羊群跑进来,啃光了一大片叶子。”

在各地开展 “拆围墙”行动的同时,部分地区还在探索如何将机关单位的设施向公众开放。例如,近些年,浙江全面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浙里办”点击搜索“浙里健身”,即可查询周边开放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以及开放时间,点击预约就可以进场锻炼。

随着各地政府开放举措的推进,相关争议也随之而来。不少评论担忧,我国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治理能力和公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拆除机关围墙的模式是否能全面推广,也担心是否具有普适性。

马亮认为,各地虽的确存在各种差异,但是拆墙开门同这些因素不存在必然联系。他建议,应确立党政机关原则上开门办公的理念。“当前不是要‘一刀切’地拆墙开门,而是要改变建院关门的现状。” 马亮说。

此外,对于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白智立认为,在全国范围内,政府拆除围墙的举措具备推广的潜力。除中央国家机关这类对保密要求极高的单位,在推行过程中需谨慎考量外,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拆除围墙,不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风险。他指出,保密室、门卫安保,以及数字化监控等电子安防设施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安全防护水平。

马亮也指出,党政机关作为开放的公共空间,需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这可以通过优化管理和服务来实现。例如,原则上大院可不查验证件,但办公室可借助门禁、预约等方式,保障办公秩序和安全。他说,政府不能以管理复杂为借口关门,而是要以拆墙开门为前提来考虑如何优化管理和服务。

(应受访者要求,李建、林森为化名)

本文聚焦汉寿县机关事业单位拆围墙这一事件,阐述了其背景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停车难等问题,通过“拆围透绿”等举措取得了扩大公共服务、缓解停车难题等成效。同时介绍了国内多地类似行动及探索,也探讨了拆墙行动推广的争议和应对建议,强调党政机关应树立开门办公理念,平衡好开放与管理、安全的关系。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317.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