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年3月26日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这一事件展开,阐述了政府预算公开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重要意义,以及财政部为推动预算公开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3月26日,2025年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这一举措再次将政府预算公开工作推到公众视野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近年来,政府预算公开工作成果斐然,预算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预算数据基本实现了“应公开尽公开”的目标,财政透明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该负责人强调,预算公开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更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预算公开工作,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都明确把“规范透明”作为预算制度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提出要“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近年来,财政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国预算公开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其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预算公开制度框架。财政部推动修订了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报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从而建立健全了预算公开的基本制度。此外,还报请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预算公开的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
其二,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预算公开有序开展。财政部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通过完善机制、压实责任、细化举措等方式,推动中央和地方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预算公开内容、规范预算公开方式,增强了预算公开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获得性。
其三,优化统计考核机制,强化预算公开指导督促。一方面,将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情况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科学设置指标、优化考核方式;另一方面,完善地方预算公开统计上报和评分机制,每年定期统计地方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公开情况,并将评分结果以适当方式通报有关地方,加大了对地方预算公开工作的指导督促力度。
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政府预算公开工作成效显著。预算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预算数据基本实现“应公开尽公开”,财政透明度明显提升,为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5年3月26日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公开这一事件,强调了预算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财政部为推动预算公开所采取的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工作力度、优化统计考核机制等举措,以及这些举措带来的显著成效,如预算公开深度广度拓展、财政透明度提升等,为现代预算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