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缅甸28日发生的强震,详细报道了地震造成的严重伤亡情况、救援工作面临的重重困难、国际救援力量的积极行动,还分析了此次地震破坏力大的原因。
缅甸28日发生的强震,如同一场无情的灾难风暴,迅速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目光。根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的通报,截至当地时间30日下午2时左右,这场地震已经夺走了超过1700人的生命。31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确认,有1名中国公民在此次强震中不幸遇难。
目前,缅甸的灾情十分严峻,救援工作的推进异常缓慢。不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救援力量并没有放弃,他们正争分夺秒地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希望能抢救出更多宝贵的生命。
救援艰难推进
在受灾最为严重的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近40摄氏度的高温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许多人不顾酷热,徒手在废墟中挖掘,试图寻找可能幸存的人。当地民众无奈地表示,由于救援设备极度缺乏,救援人员只能通过仔细聆听声音来辨别是否有生命迹象。
夜幕降临,曼德勒150万居民中有很多人选择露宿街头。一部分人是因为地震导致房屋倒塌,无家可归;另一部分人则是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会让建筑物进一步倒塌,危及自身安全。
舆论普遍认为,缅甸的灾情严重,救援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道路和桥梁在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一些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至今还没有得到援助。联合国人道机构人道协调厅指出,缅甸最大城市仰光、首都内比都和曼德勒之间的主要公路出现了裂缝和路面变形的情况,交通因此中断。
另一方面,救援工作还面临着缺乏装备、电信中断、高温等诸多难题,导致进展十分缓慢。曼德勒的一名工人说,他们既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信号,很难与他人取得联系,这给救援工作的协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灾区的医院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仅要救治大量的伤员,还面临着医疗用品、食品和饮用水短缺的问题。此外,缅甸多地余震不断,进一步破坏了城市的基础设施,也给救援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截至当地时间31日上午,缅甸已经发生了36次余震,强度从2.8级到7.5级不等。据估计,强震造成的具体死伤人数还会继续增加,美国地质调查局根据模型预测,最终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1万人。
与死神“赛跑”
眼下,震后“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救出被困人员的机会正在迅速减少。但包括中国救援人员在内的国际救援力量并没有放弃,他们仍在奋力与死神“赛跑”。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8时,中方救援队已经在曼德勒和内比都成功救出6名幸存者。这些幸存者在被困超过60小时后,终于重获新生。在救援现场,中国救援队一分队分队长岳馨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队员们废寝忘食地进行搜救,就是为了给当地群众带来生的希望。
据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消息,截至31日凌晨,中国政府已经派出了中国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云南救援医疗队、香港特区救援队4支官方救援力量,共计288人参与缅甸地震救援。此外,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各地至少15支民间救援力量也已经抵达缅甸,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纷纷伸出援手。越南国防部和公安部派遣了共126人的救援队,于30日下午启程前往缅甸协助抗震救灾。俄紧急情况部派出的载有“空中机动医院”的专机30日已抵达缅甸,为地震灾民提供援助。孟加拉国也派出武装部队救援队,向缅甸提供紧急药品、救援物资,开展救援和医疗援助。日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国也宣布将提供援助。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30日发起紧急呼吁,力争在未来24个月内筹集1亿瑞士法郎(约8.25亿元人民币),用于救济缅甸2万户家庭。该组织亚太地区主任亚历山大·马特乌表示,这不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场复杂的人道主义危机。
为何此次地震破坏力大?
分析指出,缅甸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它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巽他板块和缅甸微板块四个构造板块的交汇处。这些板块的不断移动,常常会引发地震和火山爆发。
伦敦帝国学院的地质构造学讲师丽贝卡·贝尔博士解释说,为了适应板块的运动,断裂带的形成让地质板块可以向侧面“滑动”。此次强震就发生在实皆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全长1200多公里,从北到南贯穿缅甸。
至于此次地震造成的破坏为何如此之大,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德国地学研究中心均表示,主要原因是此次地震震源较浅,震源深度只有10千米。这意味着地震能量在到达地表时不会消散太多,从而造成了更大的破坏。有地质学家表示,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34颗原子弹爆炸,并警告余震可能将持续数月。
本文详细介绍了缅甸强震造成的严重伤亡情况、救援工作面临的诸多困难以及国际社会的积极救援行动,同时分析了此次地震破坏力大的原因。虽然救援工作困难重重,但国际救援力量的努力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也展现了全球在面对重大灾难时的团结与互助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