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岁的李贤付在清明前夕为红军墓扫墓的故事,追溯了其家族从爷爷那一代开始守护红军墓的渊源,展现了家族几代人对守护红军墓的坚守和传承。
每到清明前夕,70 岁的李贤付总会像往年一样,带着香蜡和挂钱,前往一座红军墓进行扫墓。他神情庄重地插上挂钱,小心翼翼地点燃香蜡,随后拿起扫把,仔细地把坟墓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才缓缓离去。
李贤付为小学生讲述红军烈士的英勇事迹
时光回溯到 1934 年 8 月,当时红军鄂川边区独立团在攻打利川茅坝的战斗中,政委冯义发不幸受伤。独立团在撤往咸丰县活龙坪乡,途经板栗坪时,冯义发因伤势过重且无药医治,壮烈牺牲。据老一辈人回忆,独立团在安葬好冯义发烈士后,部队首长在临走前希望李贤付的爷爷能够照看好烈士墓,李贤付的爷爷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了下来。
从那以后,每到逢年过节,李贤付的爷爷都会前往红军墓前,进行扫墓、敬香等祭奠活动。在弥留之际,他还特别嘱托子孙,一定要将红军墓照看下去。他语重心长地说:“答应了的事就必须要做到。”他教育子孙要永远铭记红军为了贫困农民翻身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恩情。
母亲的言传身教
李贤付的爷爷去世后,守护红军墓的使命便落到了李贤付母亲吴银弟的肩上。寒来暑往,岁月更迭,但吴银弟对红军墓的打扫和祭奠从未间断。无论是春风拂面的春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她始终坚守着这份责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贤付回忆道:“我母亲是 2019 年去世的,去世时 103 岁。她不到 20 岁的时候就开始守墓,这一守就是 80 多年。”他还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母亲一起去给红军墓扫墓,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们一家人还自主修缮过两次红军墓。到了 2005 年,咸丰县委、县政府出资,为红军墓新建了墓碑,整理了周边环境,使得红军墓的规模扩大了一倍。
李贤付说,红军墓就在屋后的山坡上。母亲 90 岁后,身体已经不允许她爬上山坡了,但他们还是背着母亲去给红军墓扫墓。“我母亲的言传身教一直感染着我们。”他感慨地说,2017 年清明节时,家族五代数十人都一起回到老家,为红军墓扫墓。在长达 80 多年的坚守中,吴银弟早已经把守护红军墓当作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代代相传的赤诚坚守
“答应红军的事情,我们肯定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好。”李贤付坚定地说。他和老伴一直住在红军墓附近的老屋里,并且已经交代了在外务工的儿子,以后一定要守护好红军墓。在祖辈们的感染下,正在上高中的孙女也向李贤付表示,以后守护红军墓的接力棒就放心交到她手中。
李贤付为小学生讲述红军烈士的英勇事迹
本文通过讲述李贤付家族几代人守护红军墓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对红军烈士的敬重与感恩,以及家族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代代相传的赤诚坚守,是对红军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和学习。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