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大事盘点:雅安地震谣言、杞县农作谣言、地震科普与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

本文聚焦于2025年3月31日的多方面资讯,涵盖了四川雅安地震谣言、河南杞县农作谣言的澄清,对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的科普及震后自救误区提醒,还有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消息。

本月大事盘点:雅安地震谣言、杞县农作谣言、地震科普与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

2025年3月31日

本月大事盘点:雅安地震谣言、杞县农作谣言、地震科普与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

  谣言:3月30日四川雅安发生4.6级地震?

本月大事盘点:雅安地震谣言、杞县农作谣言、地震科普与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

  真相:在近日的网络世界里,某社交平台上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有网民发帖称“突发!四川雅安4.6级地震!凌晨被晃醒,客厅花瓶碎一地”,还言之凿凿地指出“地震发生时间是3月30日凌晨3点18分,震中位于雅安市芦山县”。然而,经当地网信部门认真核实,网传内容完全是谣言。实际上,近日芦山县并未发生4.6级地震,也没有与地震相关的紧急情况出现。

  谣言:河南杞县“小麦、大蒜被打农药致死”?

  真相:同样是在近日,某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条内容为“河南杞县沙沃乡小麦、大蒜被打农药致死”的相关视频信息。经相关部门核查,该信息并不属实。原来,视频发布者尚某为了博眼球,利用视频编辑软件编造并发布了上述谣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当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尚某予以行政处罚,并责令其删除不实信息。

本月大事盘点:雅安地震谣言、杞县农作谣言、地震科普与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

  科普: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震后自救有哪些误区?

  详情:3月28日,缅甸发生了7.9级地震,这场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以来,全球已经发生了17次6级及以上地震,近期多地也频繁有地震发生。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地球是否已经进入了活跃震动期?对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表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约12 – 14次,8级以上地震约1 – 2次。将2025年1月1日至今与去年同期全球地震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2025年的地震频率明显低于2024年同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说在缅甸7.9级地震之后地球就处于地震活跃阶段。同时,专家还提醒了一些地震逃生避险应注意的误区。

  误区一:发生地震后,不顾实际情况马上往户外逃

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其实应首选室内避震。因为地震发生是在瞬间,人在出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伤的概率较大。而且屋顶的砖瓦、广告牌、玻璃墙等也都存在倒塌的危险。另外,住在高层的人如果都同时往外逃,容易发生混乱,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误区二:躲入衣柜等家具里

大衣柜虽然看起来结实,但它重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人一旦躲进柜子里,视野就会受阻,四肢也会受到束缚,这样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援人员发现和施救。

  误区三:趴在地上或者躺着等待救援可以节省体力

地震发生时,躺卧或趴着的姿势其实是很危险的。这样会使身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废墟等物体击中的几率比站着时要大,而且躺卧也不利于身体灵活活动。专家建议,最好的姿势是双手护头、曲身侧卧,这样可以保护脊椎。

本月大事盘点:雅安地震谣言、杞县农作谣言、地震科普与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

  关注: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公告,将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

  详情: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工作。他们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标准规范,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正面典型示范引领,督促指导个人信息处理者不断提升合规水平,取得了积极的治理成效。在2025年,中央网信办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进一步深入治理常用服务产品和常见生活场景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典型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相关部门将围绕重点问题开展系列专项行动。

本文综合呈现了2025年3月31日的多则重要资讯,包括对两则网络谣言的辟谣,对地球地震活跃期的科普以及震后自救误区的提醒,还有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的开展。提醒公众要不信谣不传谣,学习地震自救知识,关注个人信息保护。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382.html

(0)
EdelineEdeline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