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展开,该报告显示深圳、北京、成都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中位列前三。着重探讨了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如何“飞”出城市特色以及如何跻身全国第一城,采访了相关专家,分析了成都的优势并给出发展建议。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磅发布了《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意义非凡,它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这4个关键维度,对全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且全面的评估。评估结果引人关注,深圳、北京、成都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中脱颖而出,位列前三甲。
▲无人机正在配送咖啡资料图
在低空经济这场激烈的竞速赛中,成都如何“飞”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又该如何更进一步,在全国低空经济领域占据更领先的位置?3月31日,红星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采访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
有专家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在特色发展方面,可以将电子信息技术巧妙应用在空域安全保障上,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坚实的技术安全支撑。当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后,再将其推广到全国,让成都的经验为全国低空经济的安全发展贡献力量。
还有专家满怀信心地表示,“成都完全有机会跻身全国低空经济第一城。”他指出,成都首先要明确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的概念差异。同时,应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基础、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从顶层设计出发,精心、清晰地规划出一条属于成都的低空经济发展路线图。”
那么,究竟什么是低空经济呢?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严月浩看来,“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器为载体,辐射延伸出的新兴经济,这与传统民用航空产业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他形象地说,低空经济是人类从“二维空间”迈向“三维空间”的一种全新经济形态。
从《报告》的数据和分析来看,成都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严月浩认为可以从三个关键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一是航空工业基础极为雄厚。成都作为全国重要的航空工业中心,像成飞集团等国家级单位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积淀,为低空经济的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根基。这些单位在航空技术研发、制造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是成都发展低空经济的强大后盾。
二是产业链完备且竞争力强劲。目前,成德绵自凉国家级产业集群已成功形成了一个涵盖航空航天整机与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维修服务、地面保障于一体的完备产业体系。这种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使得成都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够实现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大大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是基础设施与场景创新处于领先地位。成都在低空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创新方面成果显著,这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一些创新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已经在成都率先落地,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成都彭州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
明确了优势之后,成都如何在低空经济竞速赛中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呢?严月浩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中,应用场景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技术是支撑,法律规章标准是保障,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具体来说,“成都在电子信息技术、航空制造等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充分发挥这些领域的优势,将电子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在空域安全保障上,为低空经济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安全支撑。当形成一套成熟的标准和规范后,将其推广到全国,这样就能让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走出独一无二的特色之路。”
举个例子,在低空经济通信安全基础建设保障方面,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需要积极创新,融入更多适合低空经济发展的产品,并将这些产品巧妙地融入低空空域安全保障体系中,从而形成新的安全标准和规范。严月浩强调,“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产业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积极参与到行业的顶层设计中,用创新产品为行业划定规则。”同样,在产业设计、研发制造端,“研发新的飞行器,依靠成都完善的产业链,将‘成都造’飞行器输出到全国乃至全球,这便形成了鲜明的城市特色。”
此外,严月浩还指出,“成都人包容、乐观的创新精神,为低空经济场景的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他表示,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以及交通安全保障是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的关键因素。但要让“二维”地面经济成功拓展为“三维”立体经济,市民的接受度、使用率等都将成为低空经济“起飞”的关键。而“天空之眼”应用场景的成功拓展,已经为成都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模板。
放眼全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格局,成都该如何发力,以跻身全国低空经济第一城呢?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成都首先要明确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的概念差异。“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由于空域不同、飞行器不同,所产生的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也截然不同,这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因此,成都应结合本地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从顶层设计出发,清晰、全面地规划出一条适合成都的低空经济发展路线图。”
在罗军看来,低空经济主要分为硬件、软件、应用三大部分。其中,硬件主要指飞行器,包括无人机、eVTOL等。他特别提到,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率先崛起的明星产业,“将在未来十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有望在2030年率先突破万亿规模。”而成都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产业规模接近百亿,且发展后劲十足。目前,成都已经涌现出中航、纵横、腾盾、傲势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并初步形成了工业无人机产业集群效应。
如何让这些在蓉企业发展得更好,从而带动成都低空经济“飞”得更高呢?罗军认为,从扩大产业集群方面来看,“成都应把目光放长远,拓宽到全球范围,吸引更多行业内顶尖企业、优质平台资源等来蓉落户。”同时,他还提到,要改变传统的点对点招商模式,转变为利用平台吸引上下游优势资源集聚,推动行业生态链的建设。
▲沃飞长空AE200
具体该怎么做呢?罗军给出了详细的建议。成都可携手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等专业机构,推动一批重大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联合攻关项目,及时制定一批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标准。同时,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空经济行业大会和展会,搭建国际间的对话合作平台,提升成都低空经济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人才集聚,为成都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此外,罗军强调,成都一定要加速完善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条件。他指出,成都的应用场景拓展潜力巨大,例如eVTOL作为低空经济的创新产物,未来在点对点、端对端的出行,以及城市间的出行(一般200 – 300公里)方面将呈现常态化趋势。但“‘飞’起来的前提,一定是做好空中交通指挥网络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布局。只有这样,这些应用场景的实现才指日可待。”
本文围绕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展开,依据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指出成都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中位居前列。分析了成都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包括航空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备、基础设施与场景创新领先等。同时,采访专家给出了成都发展低空经济的建议,如发挥产业优势形成特色、明确概念做好顶层设计、扩大产业集群、完善基础设施等,为成都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