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青铜峡市综治中心,深入了解其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功能布局、领导接待、三级联动机制,以及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其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的成效,还阐述了全市的矛盾排查化解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措施。
当我们踏入青铜峡市综治中心,一种新颖且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便悄然映入眼帘。这里的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索引牌清晰地矗立着,犹如明亮的指引灯,让人一目了然。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等众多职能部门集中入驻在此,宛如一个强大的“联合战队”,随时准备为群众排忧解难。不仅如此,中心还精心配备了金牌调解室、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全方位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在这里,真正搭建起了一个直面群众、解决诉求的一站式“服务部”,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为群众提供着贴心的服务。
相关领导常常会在青铜峡市综治中心接待上访群众,他们直面矛盾、积极化解难题,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领导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解决问题,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现在的综治中心,多部门合署办公,化解纠纷更加方便。”青铜峡市综治中心主任付星介绍道。该市以综治中心为重要支点,全力推动市、镇、村三级联动。通过这种联动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的高效处理模式。市级综治中心充分整合全市各部门(单位)的力量,真正做到了“多中心合一”。市、镇两级综治中心还配备了47名专职人员,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同时,“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在全市109个村(社区)实现了全覆盖,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强大的法治力量。
近日,大坝镇发生了一起纠纷。王某与吴某因为建房的3500元尾款僵持不下,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大坝镇综治中心迅速行动起来,协调大坝司法所、大坝法庭运用“背包 +”工作法,主动上门开展“庭所联调”。工作人员们数日里情法交融地做调解工作,用真诚和专业打动了双方。最终,双方终于解开心结,昔日怒目相对的邻居重新坐到了一张饭桌上,邻里关系也得以修复。
2024年5月,裕民街道汉源社区也出现了问题。7名业主因物业纠纷拒缴物业费,这不仅影响了物业公司的正常运营,也给社区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隐患。法院联合司法局、街道办启动联合调解,通过“背靠背”调解的方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调解下,物业公司最终承诺改进服务并减免部分费用,业主当场缴纳拖欠了3年的物业费。这一案例达成了“一案解纷、类案止争”的示范效果,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青铜峡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丁红艳介绍,全市通过村(社区)治保委织密“神经末梢”。以民警、法官、检察官、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为骨干,以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等社会力量为补充,构建了一个全面而强大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这个体系能够全面及时地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民生诉求。在化解处置机制方面,注重“协同作战”,推动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下贯通、同向发力。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商机制,每月研判突出矛盾,精准预警重大风险,形成了“动态监测—联合调处—跟踪回访”的全链条闭环,确保每一个矛盾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大爷,上门办银行卡的人可得小心了。”近日,叶盛镇叶盛村治保委成员在巡查走访中及时阻止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覆盖全市109个村(社区)的治保委已成为青铜峡市全面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该市还建强人民调解组织,配备专兼职调解员1087名,有力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隐患在一线处置,为全市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本文全面介绍了青铜峡市综治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包括其功能布局、三级联动机制、矛盾纠纷化解案例以及全市的矛盾排查和防控体系。通过多部门合署办公、联动协作等方式,青铜峡市在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