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能效率这一关键问题,介绍了近期充电和换电两大技术路径的重大进展,包括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新技术以及宁德时代与蔚来携手打造换电网络,还分析了两种补能方式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补能效率成为了亟待攻克的关键难题。大家都十分关注,究竟何时能达成“油电同速”这一目标呢?近期,充电和换电这两大技术路径均有重大动作。
首先来看充电领域,比亚迪发布了令人瞩目的兆瓦闪充新技术,刷新了行业的最快速度。这项技术实现了充电5分钟,车辆就可行驶400公里的惊人成绩。具体而言,比亚迪通过发布超级e平台技术,推出了闪充电池、3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等一系列新技术,使得充电功率达到1兆瓦(1000千瓦),最高峰值充电速度更是达到了1秒2公里,成为全球量产车型中最快的充电速度。而且,这一闪充新技术已经成功落地到量产车型比亚迪旗舰汉L、唐L上,这两款新车也成为了全球首批诞生于“全域千伏高压架构”的量产乘用车。
近年来,车企、电池厂商、科技公司等众多企业都在超充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充电效率不断被刷新。像小鹏、理想、蔚来、特斯拉、华为等公司,纷纷加大超充技术的研发力度,并积极落地超充站。目前,液冷超充的最高功率已达到800kW(千瓦)。此外,此前就有车企和厂商在兆瓦级超充上进行布局。去年,东风旗下岚图汽车发布了全球首个兆瓦级超充桩,该品牌计划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落地超过200座超充站。充电桩龙头企业特来电近期也公布了其在兆瓦超充上的技术布局情况,目前最大充电功率可达1600kW。
再看看换电领域,“两三分钟满电复活”,换电在效率上已经实现了“油电同速”。然而,它也存在自身的痛点。由于各车企电池规格、标准不统一,当前的换电还难以实现跨品牌服务。而且,换电站的建设和运维成本较高,导致盈利模式难以跑通。不过,就在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的同一天,换电领域迎来了重磅消息:宁德时代与蔚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构建覆盖全系乘用车的换电网络、统一行业技术标准、深化资本与业务合作等,目标是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
在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后,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对重资产投入的换电路线带来冲击。但也有专家指出,兆瓦级充电技术的普及目前仍面临挑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刘锴表示,兆瓦级充电对车和电池来说都是一个技术高点,相信会引发汽车企业和电池企业的又一轮技术竞赛。谈到兆瓦充电面临的挑战,刘锴提到,兆瓦级充电技术需要高电压和大电流的支持,这对电网的要求很高。同时,动力电池方面也有明确数据显示,长期使用大功率快充电方式给车辆补能,会给电池寿命和安全性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所以,发展兆瓦级充电还需要平衡好电网、安全以及成本等方面的关系。例如,可以试点光储充一体化兆瓦级充电站,这样能更好地减小巨大的瞬间用电负荷对电网的冲击。
此前,宁德时代曾预判,家充、超充和换电未来将“三分天下”。刘锴认为,从数量关系上看,家充桩的占比是最大的,约占保有量的七成,从技术趋势上看,充电和换电是互为补充的补能技术。下一步,应聚焦城市目的地(居住区、办公区等)、高速公路及沿线、乡镇农村等不同的充电需求场景,适配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本文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充电和换电两大补能技术路径的新进展,比亚迪兆瓦闪充新技术大幅提升充电速度,宁德时代与蔚来携手打造换电网络。同时分析了两种补能方式面临的挑战,指出兆瓦级充电普及存在难题,换电也有电池标准不统一和成本高等问题。最后强调充换电将互为补充,未来应根据不同场景适配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共同推动“油电同速”时代到来。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