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小米集团3月25日发布的巨额配售计划,介绍了配售细节、对股价的影响,同时深入探讨了小米上市六年多未分红、联合创始人减持等情况,还列举了各大机构对此次配售的看法。
近日,小米集团的一笔巨额配售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市场人士的目光。
3月25日,小米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计划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配售8亿股股份。此次配售预计筹资净额可达425亿港元,而这笔资金主要将用于加速业务扩张、加大研发投资以及满足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据悉,当配售与认购事项全部完成之后,雷军的持股比例将从原本的24.1%变为23.4%。
在消息公布之前,小米股价就已经提前做出了反应。其单日大幅下跌超过6%,市值蒸发超过910亿港元。同时,小米集团当日的成交额超过了717亿港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集团此次配售采用了“先卖后买”的独特方式。具体而言,由雷军家族信托间接持有的Xiaomi Best Time International Limited先卖出8亿股现有B类股份,然后利用获得的资金再购买小米集团8亿股新B类股份。
小米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认为,此次配售及认购事项的条款公平合理,符合股东的整体利益。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大家纷纷提出疑问:小米集团此次巨额配售到底有没有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影响又究竟有多大呢?
经过侃见财经的梳理发现,自小米IPO以来,一共进行了三次大额的融资活动。第一次是在IPO时,募集资金约240亿港元;第二次是在2020年12月,小米集团配售10亿股,募集资金约240亿港元;而第三次就是本次,一共募集资金约425亿港元。也就是说,小米集团上市至今累计募集资金约为905亿港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上市六年多以来,累计分红竟然为0元,从未进行过分红。要知道,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分红一向被视为投资的重要条件之一。
从2018年开始,小米就已经开始盈利。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4年,小米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54亿元、100.44亿元、203.56亿元、193.39亿元、24.74亿元、174.75亿元以及236.58亿元。这表明小米账面并非没有钱。而且在2021年时,小米的市占率就已经达到全球第二,并且进入了全球500强。此时的小米已经是一家非常成熟的上市公司,对股东进行回馈本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回顾小米上市后的表现,很长一段时间内其股价表现并不算太好。雷军还曾自曝,因小米股价低迷自己被一位投资人训斥了一个小时,当时“汗衫都湿了”。“雷军曝曾被投资人训斥了一个小时”这一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如今回过头来看,小米集团当时股价低迷并非没有原因。为了提振股价,小米集团也曾进行过多次大额的回购,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直至此次小米SU 7的爆火,资本市场才开始认可小米。
除了巨额的配售以及不分红问题,小米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林斌多次减持的行为也曾被市场诟病。在2024年中旬,林斌违反了自己五年不减持的承诺,连续三日减持小米1000万股股份,合计套现约1.79亿港元。
面对市场的质疑,小米集团相关负责人称,林斌的减持是为了做公益。据不完全统计,小米上市至今,林斌减持一共超过了85亿港元。
此外,根据小米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现金储备总额为人民币1751亿元,这表明小米集团实际上并不缺钱。
面对此次配售,各大机构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麦格理发布研报称,小米此次配股是一项战略举措,旨在利用有利的市场条件强化公司资产负债表,支持今年业务发展。该机构此前估算,由于资本支出、库存和应收账款水平上升,小米2025年上半年的现金水平将较去年第四季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处于净现金状态,考虑到公司已将今年新能源汽车交付目标从30万辆提高到35万辆,现时有一座新工厂正在建设,并计划今年在中国开设5,000间小米之家门店,未来五年内在海外新增1万间小米之家门店。麦格理相信投资者目前青睐具有强劲增长态势和高流动性的公司,会接受配股所带来的股权稀释问题。因此,其将小米集团列入首选股份名单,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6.75港元。
招银国际则发布研报称,此次融资将对小米在智能手机、AIoT和电动车业务的全球扩张策略产生长期正面影响,应可抵消短期内的股本摊薄忧虑。该行还相信,融资将支持集团今年进取的业务计划。招银国际指出,如果小米股价于近日出现回调,将是买入的好机会,维持对其“买入”评级,目标价59.52港元。
本文围绕小米集团3月的巨额配售事件展开,介绍了配售详情、对股价的影响,同时指出小米上市六年多未分红、联合创始人减持等问题引发市场质疑。尽管小米不缺钱,但配售被部分机构视为战略举措,认为有利于其业务发展,并给出买入评级。不过,小米在股东回报等方面仍需平衡各方利益,以获得市场更持久的认可。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