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院员工吐槽看行业精神控制乱象

本文通过某设计院资深老员工的吐槽,深入揭示了设计院存在的工作压力大、领导精神控制等问题,并将领导与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还提及了不同设计院薪资待遇差异大的现状。

今日,咱们接着来聊聊设计院那些事儿,继续这场吐槽之旅。这次负责吐槽的是一位在某设计院深耕多年的资深老员工,他带着满脸的疲惫和无奈,开启了他的倾诉。

他一脸憔悴地说道:“迟总啊,我真是干不动啦。别看我日常工作量好像也不是特别多,可身子就是虚得厉害。”

“你是不知道啊,现在项目一个比一个急,任务那叫一个重。我作为项目负责人,不仅得带头加班加点赶进度,还得耐心指导那些小年轻画图。上级领导对工作要求那是相当严格,把我折磨得都焦虑抑郁了。就一张我都画过几百遍的图,上级领导居然能给我挑出几十个图面问题,硬是让我熬夜修改图面。”

“我得承认,上级领导在技术方面那是真厉害,挑不出毛病。可他这种事无巨细、吹毛求疵的工作风格,真的让我消耗了太多无谓的精力,搞得我身心俱疲,精神时刻都处于紧绷状态。”

“在设计院待久了,要是正点下班,我心里都有罪恶感,就连周末休息的时候,我都没办法放松下来。在设计院里,人就跟机器没什么两样,就像拉磨的驴一样,一刻都不能停。业主也跟发了疯似的,天天在后面催催催。”

“我在设计院都干了20年了,好几次都想辞职,可就是不敢提。就像您文章里说的,我感觉自己被设计院精神控制了。领导永远都在说你不行,你还得好好学,让我觉得自己要是出去了,根本找不到好工作,心态特别自卑。”

“而且啊,领导还喜欢给那些成功跳出去的人泼脏水,说他们水平不行、人品不行、不负责任,项目没干完就辞职跑了。有人考上事业编了,领导就说工资那么低,去干有啥意思。”

说到这里,他又话锋一转:“不过呢,要说上级领导的个人品德,其实倒也不坏。他自己拿的钱并不是特别多,日常生活过得很朴素,穿戴普通,开的车也很普通。我们跟着他干,年底也都能拿到应得的奖金,虽然比不上一线大院,但在我们这个地方也算是高薪了。”

“他就像海瑞一样,一切都按照最高标准来要求你,只要你工作有问题,他就让你改十遍、一百遍,直到改到他满意为止。这样对他来说或许是满意了,可对我来说,我永远都没办法照顾家庭,永远都处于焦虑的状态。”

“年轻的时候,我也是有热情、有激情的,可这么多年下来,我是真的坚持不住了,做梦都想辞职,但就是没有勇气。”

听完他的话,我感慨地说:“天下的设计院其实都差不多,精神控制的方法也大同小异。总之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设计高’,您说的这位领导其实不过是老板的白手套而已。”

“他对应的角色,其实并不是海瑞,而是赵贞吉。他表面上是清流,实际上就是‘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这类人的本质用四个字就能概括——媚上欺下。表面上是理学中人,实际上只是老板的一条舔狗。”

“海瑞跟赵贞吉可不一样,他是第一个看透赵贞吉虚伪本质的人。海瑞的哲学是‘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换算到现在就是一切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技术之名,行压榨之实。”

从设计院员工吐槽看行业精神控制乱象

“赵贞吉虽然不贪财,甚至海瑞顶撞他的时候,他还上表给海瑞升官。但他有一句名言,叫‘死十万人是个数字,百万人也是个数字’。可见他内心的冷漠,实在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虽不贪财,但对百姓的疾苦却视而不见,只为自己能拜相入阁、名留青史,实质上跟那些贪官没什么两样,都是极度自私的人。”

从设计院员工吐槽看行业精神控制乱象

今天的吐槽就到这里啦。说实话,我觉得这位设计院老员工虽然被PUA得焦虑抑郁,但至少换来了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得多的收入,也算是“有得必有失”了。相比之下,某些一线城市的设计院,在同样(甚至更高)的PUA和工作强度之下,却只发几千块的底薪,连房租都交不起。我真是想不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还能招到人的。只能说,设计院的精神控制能力确实厉害,跟传销组织有的一拼,能忽悠人拿着2000块的底薪还干得屁颠屁颠的。由此看来,设计院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什么所谓的‘高新技术’,而是这种精神控制力!

本文通过设计院资深老员工的吐槽,展现了设计院工作压力大、领导精神控制等不良现象,将领导类比为赵贞吉指出其媚上欺下的本质,还对比了不同设计院薪资差异,揭示出设计院精神控制能力强这一突出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208.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