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走进青浦监狱,民警感悟别样人生,“书香育警”:在围城中探寻监狱工作的智慧

青浦监狱青蓝读书兴趣小组以“清溪”书院为阵地开展读书活动,本期围绕《围城》进行深入讨论。详细介绍了《围城》这本书的内容及体现的人性,还展示了民警们阅读《围城》后的感悟以及对监狱工作的启示,最后预告期待下一期读书活动。

在喧嚣的尘世中,书香是一片宁静的港湾;在繁忙的工作里,读书是一次心灵的栖息。青浦监狱的青蓝读书兴趣小组,就为民警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充满知识与智慧的平台。

围城走进青浦监狱,民警感悟别样人生,“书香育警”:在围城中探寻监狱工作的智慧

该小组以监狱“清溪”书院作为主阵地,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在这里,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民警们如同干涸的土地渴望甘霖一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大家围坐在一起,通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心灵在书香中得到滋养。

围城走进青浦监狱,民警感悟别样人生,“书香育警”:在围城中探寻监狱工作的智慧

在本期的青蓝读书兴趣小组分享会上,一本经典之作——《围城》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会上,民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围城》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有的从文学专业的角度,细致入微地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鲜活的人物形象;有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深入探讨了人性、婚姻、社会等深刻的话题。这次分享会,就像一场知识的盛宴,不仅加深了大家对《围城》这部作品的理解,更极大地激发了民警们的阅读热情和思考深度。

本期好书推荐

围城走进青浦监狱,民警感悟别样人生,“书香育警”:在围城中探寻监狱工作的智慧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句出自《围城》的经典话语,以其深刻的意蕴和广泛的共鸣,如同重锤一般,有力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书名:《围城》

作者: 钱钟书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扛鼎之作,他以幽默诙谐又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抗战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画卷。在这幅画卷中,人性的多面性展露无遗,社会的种种弊端也被无情地揭露。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文学佳作,更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人生百科全书,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身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深刻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围城》生动地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无奈。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善良却又懦弱,有追求但缺乏行动力。在爱情的世界里,他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每一段感情都尽显他的优柔寡断。最终,他与孙柔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在琐碎的生活中,两人的矛盾不断升级。在事业方面,方鸿渐凭借一张假文凭获得了工作机会,之后在大学任教,却陷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他因不满现状而离职,回到上海后,事业依旧没有起色。他就像一只被困在“围城”中的鸟儿,进进出出,始终找不到明确的方向,这充分体现出人性在面对诱惑和困境时的弱点与无奈。

阅读感悟

围城走进青浦监狱,民警感悟别样人生,“书香育警”:在围城中探寻监狱工作的智慧

对于青浦监狱民警施启扬来说,《围城》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射出人性与生活的真相。书中的方鸿渐在事业和爱情的围城中徘徊挣扎,想要突破却又感到无比迷茫。他的经历也映照出我们在人生的迷宫中不断探寻方向时的彷徨与无助。

结合工作实际,施启扬认为我们与服刑罪犯仿佛处于不同的“围城”之中。服刑罪犯渴望自由,而我们则坚守着自己的职责。看似对立的双方,却恰恰印证了《围城》中的那句话:人生处处似围城。唯有认清自我、坚守初心,我们才能不被生活中的各种“围城”困住。

——青浦监狱民警 施启扬

围城走进青浦监狱,民警感悟别样人生,“书香育警”:在围城中探寻监狱工作的智慧

民警俞一帆也有自己深刻的感悟,他觉得《围城》让我们明白,人生充满了困境与挑战,但我们必须在这重重围城中走出一条向善向上的路来。结合监狱工作,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智慧与爱心引导罪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做到精益求精,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突破围城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份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青浦监狱民警 俞一帆

围城走进青浦监狱,民警感悟别样人生,“书香育警”:在围城中探寻监狱工作的智慧

《围城》对监狱工作的启示

破心墙:刚柔并济打破服刑人员心理围城。在高墙电网构筑的物理围城之内,服刑罪犯往往深陷自卑、抵触、迷茫的心理囹圄。作为新时代的监狱民警,我们对罪犯管理的认知更加科学、理性。我们通过规范化执法为罪犯确立行为边界,以系统性教育重塑他们的价值认知,帮助罪犯打破心理枷锁。通过法律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罪错;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一技之长;通过心理辅导,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罪错,通过认罪悔罪赎罪,进而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筑新桥:积极沟通构建信任纽带。书中方鸿渐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误解与矛盾,被困于疏离的人际围城。在监狱工作中,与服刑罪犯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沟通不是单向的训导,而是交流思考后的理性判断。比如,监组内有一名服刑罪犯因家庭变故情绪低落,抗拒改造。通过主动与他沟通,耐心倾听他的困境,我帮助他通过科学手段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鼓励他积极面对困境,重拾改造信心。而他也在这种良性沟通中逐渐转变认识和态度,积极投入改造。

越围城:突围职业倦怠的精神远征。长期面对工作压力和封闭环境,作为青年民警,我们更需警惕形成职业“围城”。我们要不断自我提升,通过学习新知识,多参加培训、走访交流经验,拓展知识面,提升个人能力,强化心理素质。坚守从警初心,时刻牢记使命,将“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作为事业追求,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与价值。

——青浦监狱民警 宋宝雷

这一期“书香育警”活动到此圆满结束,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期待下一期与大家再次相聚,一起在书香中品味人生百态,共同感悟生活的真谛。

1、@罪犯亲属、监护人:上海监狱2025年3月会见日安排,请查收!

2、今天,我们重读这本书,再次拥抱监狱工作!

3、当监狱里的服刑人员知道有DeepSeek以后…

编辑:郭 伟

供稿:青浦监狱

施启扬 杨 昊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

本文围绕青浦监狱青蓝读书兴趣小组以《围城》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展开,介绍了《围城》的内容与人性体现,展示了民警们的阅读感悟和对监狱工作的启示,体现了读书活动对民警思想的启发以及对监狱工作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48.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