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塞莱·穆罕默德,分享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的经历。重点介绍了自2017年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启动后,中国专家扎根当地,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防治工作,不仅降低了感染率,还解决了居民用水难题,同时培养当地疾病防治队伍,提升了桑给巴尔的疾病防治水平。
塞莱·穆罕默德(中)在媒介实验室与中方专家讨论阳性螺检测方法。
施 亮摄
我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出生并成长,作为一名拥有40年疾病防治经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见证了这片土地上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起起伏伏。
桑给巴尔历史悠久且文化多元,它由桑给巴尔岛、奔巴岛等20余个风景秀丽的小岛组成。这里有着洁白的沙滩,澄澈的海水,还有闻名天下的香料。然而,血吸虫病却如同阴霾一般笼罩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在桑给巴尔,青少年在水边嬉戏玩耍,妇女头顶着衣物走向溪流,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都可能成为血吸虫病传播的途径。
数十年的防治工作,让我亲身经历了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的忧愁与喜悦。奔巴岛水系丰富,血吸虫的主要宿主水泡螺大量繁殖,岛上的居民深受其害。相关数据显示,奔巴岛学生血吸虫病的感染率曾经一度高达15%,这让我感到无比痛心。年轻的时候,我走遍了奔巴岛的每一个村庄,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大家不要接触溪流、池塘里的水,但我心里清楚,这对村民们来说太难了,因为他们的生活和生存都依赖着这些水源。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们得到了许多国际援助,其中来自中国的援助尤为重要。自2017年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启动以来,已经有8批中国医疗卫生专家来到奔巴岛。这些中国专家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不仅与我们一同开展防治工作,还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他们深入基层,了解实际问题,切实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困难。他们运用中国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的成功经验,在桑给巴尔开展药物治疗、查螺灭螺等工作,并且定期走进社区和校园,进行健康知识宣讲。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奔巴岛血吸虫病防治示范区的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从8.92%大幅下降至0.64%。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与中国专家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在一次健康宣讲活动中,一个小女孩悄悄地跟我说,她的妈妈经常在池塘里洗衣服,她要把当天学到的防治知识告诉妈妈,还让我转达她对中国专家的感谢。那一刻,我既感动又担忧,因为我深知,对于这里的许多家庭来说,干净的水源实在是太稀缺了。让我惊喜的是,中国专家组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关键问题,并下定决心解决它。中国专家告诉我,他们计划在血吸虫病高发的几个村庄建设供水工程,以满足这些村庄的用水需求。那一刻,我被中国专家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的大爱深深打动。供水点建成后,我们一起到村里考察供水情况,村民们热情地送上水果,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一位在供水点接水的村民激动地对我说,他们不用再跑到1公里外的池塘去挑水了,这样既省力又健康。
中国专家常说,要培养一批属于桑给巴尔的、带不走的疾病防治队伍。在工作中,中国专家给予当地卫生人员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且无私地分享知识、传授经验。2024年,中国专家组邀请我们派遣员工赴中国参加疾病防治技术培训。技术骨干姆昌噶幸运地获得了这个赴华深造的机会。临行前,我叮嘱她要多观察、多学习、多记录,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带回来传授给大家。她学成归来后兴奋地说:“中国的城市十分现代,道路宽阔,车水马龙,专家教授了很多前沿的疾病防治技术。”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桑给巴尔的疾病防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的发展成就也在我们心中种下了繁荣富强的梦想。
时光飞逝,仿佛昨天我还是个少年,如今已经年过六旬。血吸虫病防治项目是我职业生涯中配合中国专家开展的最后一个援助项目,它也将为我和中国专家的合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希望能为桑给巴尔做更多的事情,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助力血吸虫病早日在这片土地上消失。我坚信,那一天不会太遥远。(塞莱·穆罕默德)
本文通过桑给巴尔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塞莱·穆罕默德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的显著成效。中国专家不仅通过专业防治手段降低了感染率,还解决了居民用水难题,培养了当地疾病防治队伍,体现了中国援助的长远眼光和无私大爱,为桑给巴尔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