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春分节气后北京地区养殖鱼类的病害情况展开,介绍了主要病害种类,包括水霉病和多种病毒病,并针对不同病害给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
当春分节气的脚步悄然来临,北京地区的气温开始逐步回升,养殖池塘里的水温也随之慢慢上升。经过漫长的越冬期,养殖鱼类的体质变得较为虚弱,摄食的强度也明显降低。此外,在越冬前进行倒池、拉网操作,或者春季开展分塘、引种等工作时,很容易对鱼体造成机械损伤。
正因如此,春季养殖鱼类的病害以水霉病为主,同时病毒病也容易高发。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究竟该如何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专家给出的建议。
一、病害种类
在北京,主要养殖的鱼类品种繁多,像草、鲤、鲢、鳙、金鱼、锦鲤、虹鳟、鲟等,这些鱼类都比较容易患上水霉病。其中,鲤和锦鲤还容易感染鲤春病毒血症和鲤浮肿病;而虹鳟鱼苗则容易患上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二、防控措施
(一)水霉病
目前,对于水霉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因为水霉病属于继发性疾病,所以避免鱼体受伤是预防水霉病的关键所在。在进行分塘或引种之前,要尽可能地防止鱼体擦伤,并且做好消毒工作。一般来说,可以选用浓度为2% – 3%的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浸泡消毒,消毒时间为5 – 10分钟,具体的消毒时间要根据鱼体的实际状况来确定。
(二)病毒病
目前,病毒病同样以预防为主,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苗种管理:要放养健康的苗种。对于外来苗种,需要查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证明。同时,要积极开展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的建设和评估工作。
2. 加强养殖管理:要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保持水质的稳定;使用优质的配合饲料,并加强投喂管理;定期投喂免疫调节剂,以此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一旦发现鱼发病,要立即停止投喂饲料,不要进行大量换水,也不要滥用消毒剂和杀寄生虫等药物,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捞除死鱼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发病3 – 4日之后,可以少量投喂饲料,并施加渔用多种维生素和抗病毒的中药制剂,若措施得当,能够减少损失。
本文详细介绍了春分后北京地区养殖鱼类的病害情况,包括水霉病和多种病毒病等主要病害种类,同时给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预防水霉病要避免鱼体受伤并做好消毒,预防病毒病需加强苗种和养殖管理等,为养殖者提供了实用的病害防控指导。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