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张先生因头痛、咽部异物感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被诊断为颈动脉体瘤,且有恶性肿瘤可能。医院多学科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制定序贯治疗方案,先进行药物治疗缩小肿瘤,再成功实施手术切除肿瘤,最终张先生康复出院,此手术标志着西北地区头颈部肿瘤诊疗体系的重大进步。
“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近日,康复出院的张先生激动地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护团队表达着感激之情。他再三向医院多学科团队致谢,正是团队的通力协作才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
49岁的张先生,已经被头痛困扰了1年多,近3个月还出现了咽部异物感,且这种不适感越来越强烈。于是,他辗转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接诊的侯瑾副主任医师为张先生进行了系统检查,发现其颈部存在一个约6cm×5cm的巨大肿块,初步诊断为颈动脉体瘤。随后的PET – CT检查显示,肿瘤从颈动脉分叉处向上延伸至颅内,还紧紧贴着颈动脉、迷走神经等重要结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葡萄糖代谢增高,综合研判后考虑有恶性肿瘤的可能。
侯瑾医生介绍道:“颈动脉体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副神经节瘤,它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由于肿瘤血供丰富,还与颈部大血管、神经紧密相邻,所以手术风险极高。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大出血、脑缺血或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后果。”如果不进行治疗,这个肿瘤就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出血,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
“这种手术在国内仅有少数几例,西北地区更是未见相关报告,而且类似切除手术中颅神经的损伤几率高达50%,偏瘫率高达30%。”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侯瑾团队立刻组织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血管外科、影像科、介入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等多学科进行会诊。
经过多学科全面评估,专家组为张先生制定了精准的序贯治疗方案。肿瘤内科昝瑛副主任医师详细评估病情后,给予张先生口服卡培他滨 + 替莫唑胺来控制肿瘤进展,试图缩小肿瘤的侵袭范围,为脑血管代偿争取时间。
药物治疗2周期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肿瘤上下径缩小了近1cm,近颅内段包绕颈内动脉的肿瘤明显缩小,肿瘤血供较治疗前也明显减少。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大脑交通支完全建立,这大大降低了手术中因颈内动脉损伤而导致偏瘫及死亡的风险。
患者术前MRA影像表现 箭头示巨大颈动脉体瘤
在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如期开展。术中,侯瑾团队联合多学科紧密协作,精准地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区域。在逐步剥离病灶的过程中,成功保护了患者颈动脉结构的完整,从而规避了血管移植的风险。经过8个小时的精细操作,肿瘤被完整切除,患者的生命体征始终维持平稳。术后,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平安返回普通病房。
在医疗团队的系统化治疗及专科护理下,张先生的康复进程十分顺利,没有发生出血、声音障碍、吞咽困难或偏瘫等并发症。神经功能评估显示,面神经及舌下神经均保留了良好的功能。目前,张先生已达到临床治愈标准,顺利出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任晓勇教授指出:“本次复杂颈部肿瘤根治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西北地区头颈部肿瘤诊疗体系取得了重大进步,在区域性高危病例救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该科室持续深耕头颈部肿瘤临床诊疗与转化研究,在喉癌、下咽癌及复杂颈部肿瘤的微创治疗领域形成了显著的技术优势。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多学科团队成功救治患有颈动脉体瘤的张先生的过程。从诊断病情的复杂危险,到多学科会诊制定序贯治疗方案,再到手术成功切除肿瘤,最后患者康复出院。这一成功案例标志着西北地区头颈部肿瘤诊疗体系的重大进步,也体现了该科室在头颈部肿瘤治疗领域的技术优势。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