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昆明首家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官渡区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介绍了该中心的发起单位、指导单位、成立目的,以及其首创的调解模式、多方协同构建的调解生态、成立仪式的情况、示范调解实践等,还提及了该中心未来的计划和对全省著作权保护的意义。
在3月28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昆明迎来了首家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官渡区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的正式揭牌成立。这一重要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激起层层涟漪。
首创模式,破解著作权纠纷化解难题
当下,随着数字经济和文创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著作权纠纷也日益呈现出复杂化、专业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渡区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应运而生。它作为首个整合行政、司法、高校资源的联合调解平台,有着独特的优势。该中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云南省行政调解规定》等法律法规为坚实依托,创新性地引入了“1 + 1 + N”调解机制。这一机制具体是指由1名法官、1名行政调解员以及N名专家组成调解团队。通过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大大缩短了维权周期,让著作权权利人能够更快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降低了诉讼成本。云南省版权局相关负责人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一模式能够高效化解著作权矛盾纠纷,充分保护了著作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优化区域法制化营商环境、助力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多方协同,构建专业化调解生态
官渡区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的强大之处还体现在其多方协同的模式上。该中心汇聚了官渡区人民法院、官渡区新闻出版(版权)局、昆明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云南大学法学院等多家单位,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合力。中心下设调解事务部、行政调解部及专家智库,构建起了“一站式”服务体系。省、市版权局全程参与指导细则的制定,并且牵头研究解决行政调解受理与证据固定等工作。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法学专家更是深度参与到疑难案件的调解及理论研究中,为纠纷化解注入了专业的动能,让调解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成立仪式彰显省、市联动指导力
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云南省版权局、昆明市新闻出版(版权)局等多家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创新平台的诞生。官渡区新闻出版(版权)局负责人宣读了《官渡区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工作细则》及首批专家库名单,让大家对中心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李丽辉教授、云南大学法学院卿越分别就“数字时代著作权保护”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为大家带来了专业的见解和思考。活动最后,省、市版权局及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代表对中心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以调解促保护,以创新树标杆”,为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示范调解,开启纠纷化解新实践
成立仪式结束后,中心立即投入到了实际工作中,现场启动了首批10起著作权侵权案件示范调解。由云南版权工作站专家、法院及行政部门组成的“1 + 1 + N”团队展现出了高效的工作能力,迅速完成了调解协议,并同步进行了司法确认。这一实践不仅验证了中心调解机制的高效性,也为后续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官渡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作为云南知识产权保护的“试验田”,未来计划联合行业协会、文化企业拓展合作,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实现对辖区知识产权案件的集群化治理。云南省版权局相关同志也强调,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全省著作权保护体系迈向更高水平,为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官渡区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官渡区在知识产权多元解纷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为全省、全市著作权保护创新实践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官渡示范”。
本文介绍了官渡区著作权纠纷联合调解中心的成立,阐述了其首创的调解模式、多方协同的调解生态、成立仪式的情况以及示范调解实践。该中心的成立为著作权纠纷化解提供了新途径,未来计划拓展合作和探索市场化运作,有望推动全省著作权保护体系发展,为版权产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