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即将开幕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介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智能化领域的竞争态势以及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包括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预测、智能驾驶的普及进程、应对“价格战”的策略等内容。
3月2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即将盛大启幕。本届论坛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届时,政府决策者、行业领袖以及科技先锋们将齐聚一堂,展开为期三天的深入交流与探讨,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绩斐然,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占据了领先地位。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第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且年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具体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更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新能源新车销量达到了汽车新车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
3月24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独家采访时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依旧会保持高增长的态势。电动车百人会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大约是1650万辆,其中,国内市场可以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会达到55%。”
2030年后L4级智能驾驶有望大规模落地
今年以来,汽车企业在智能化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方面,众多厂家纷纷发力,喊出了“智驾平权”“全民智驾”等口号,将竞争推向了高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安、智己、零跑等10余家汽车品牌公布了最新的智能化战略,在智驾技术、智能座舱、车载AI、出行生态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激烈角逐。
师建华指出:“去年被称为智能化的元年,大家都开始大力发展智能驾驶技术。L2级辅助驾驶去年渗透率超过了55%,NOA的渗透率达到11%。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用’,智能化已经成为市场和消费者都认可的发展方向。从未来趋势来看,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城市NOA)也会加速普及,预计今年渗透率将达到20%。随着生态进一步融合,车路云一体化的推进以及大模型算力门槛的降低,都会促进全场景智能驾驶的落地。”
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智能驾驶功能已经逐渐下沉至更低价格带的车型市场。以比亚迪为例,其喊出“全民智驾”的口号,将10万元级以上车型全系标配高阶智驾,10万元以下车型多数也搭载了智驾功能。其中,海鸥智驾版更是将高价智驾带入到7万元级市场,起售价仅为6.98万元。
长江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头部车企引领,L2高阶智驾功能持续增配,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端到端”技术不断探索智能驾驶的上限,视觉方案等持续降低高阶智驾成本,2025年将迎来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
师建华表示:“智能驾驶下沉到10万 – 20万元车型的主流市场,智驾平权是一种趋势。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激光雷达、芯片等成本问题,同时法规要配套,数据安全等基础设施也要建设好。L4级的自动驾驶可能会在2030年之前小范围商用,大规模落地恐怕要到2030年以后了。”
此外,师建华还强调,车企在宣传智驾产品时,应秉持负责任的态度,避免夸大宣传。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保障智驾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智能化是实现汽车强国的重要方面,需要加快推进,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打“价格战”,坚持长期主义
在师建华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稳定的市场发展阶段。去年销量接近1300万辆,占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尽管取得了领先地位,但新能源汽车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技术迭代、工业稳定性的巩固、固态电池的健康发展以及供应链的完善等。因此,夯实电动化基础至关重要。
师建华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必要的。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总量和智能化水平上占据领先地位,但更重要的是要在‘质’上稳固优势,打造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国内车市“内卷”加剧,“价格战”从燃油车市场蔓延至新能源车市。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必须面对的课题。
师建华认为:“企业首先不要打‘价格战’,而要踏踏实实地提升技术水平,做好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来打造品牌。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价格战’或许就会停止。‘价格战’短期内可能会受到消费者欢迎,但从长远来看,会导致研发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使产品出现问题,从而让消费者失去信心,这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价格战’还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企业要打好基础,坚持长期主义,避免短期行为。”
本文围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展开,介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及未来销量预测,阐述了智能化领域竞争态势和智能驾驶普及进程,指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企业应避免“价格战”,坚持长期主义,提升技术和品质,以实现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