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以北首现洞穴鱼新物种,科研成果瞩目! “川洞山鳅”现身,扩展中国洞穴鱼类分布界限

本文聚焦我国科研团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发现洞穴盲鱼新物种“川洞山鳅”这一事件,介绍了发现过程、物种特征、命名由来,还提及该发现的意义以及后续保护策略等内容。

长江以北首现洞穴鱼新物种,科研成果瞩目! “川洞山鳅”现身,扩展中国洞穴鱼类分布界限

在我国生物研究领域,又迎来了一项重大发现。记者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了解到,我国科研团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洞穴盲鱼物种——“川洞山鳅”。这一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四川省内首次发现的洞穴鱼类,更是长江干流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典型洞穴鱼类。相关的研究成果已于3月2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正式发表。

时间回溯到2022年5月至6月,当时四川洞穴探险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开展洞穴探险活动。在探险过程中,队员们意外发现了这种独特的洞穴盲鱼。随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联合组成研究团队,对该物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经过严谨的分析和论证,最终确定这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论文通讯作者、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工程师周佳俊详细介绍了“川洞山鳅”的特征。它的眼球已经退化,完全消失并埋于皮下;身体呈现出浅灰色或淡粉红色,并且伴有稀疏的色素沉着。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川洞山鳅”与长江上游广泛分布的地表物种戴氏山鳅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然而,由于长期对洞穴极端环境的适应,它逐渐演化出了与戴氏山鳅迥异的外形特征。

长江以北首现洞穴鱼新物种,科研成果瞩目! “川洞山鳅”现身,扩展中国洞穴鱼类分布界限

图为川洞山鳅。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生物多样性监测所周佳俊供图

我们知道,中国西南部的岩溶地区是洞穴鱼类的重要孕育地,这里孕育了超过170种洞穴鱼类。不过,它们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流及其南部地区。而此次“川洞山鳅”的发现,显著扩展了中国典型洞穴鱼类的分布界限。因为这种鱼是由四川洞穴探险队发现的,所以该物种以团队英文缩写“SCET”被正式命名为“Claea scet”,中文名则定为“川洞山鳅”。

专家指出,四川盆地、巫山山脉以及大巴山地区广泛分布着岩溶地貌。对这些区域进行系统的洞穴鱼类调查,有望为揭示长江流域洞穴鱼类群落的多样性,以及了解它们的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研究依据。

长江以北首现洞穴鱼新物种,科研成果瞩目! “川洞山鳅”现身,扩展中国洞穴鱼类分布界限

图为栖息于地下河中的川洞山鳅。四川洞穴探险队生物调查组李泽雨供图

论文第二作者、四川洞穴探险队生物调查组组长何力透露,团队围绕四川乐山大溪沟区域周边洞穴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系列调查。何力表示:“洞穴生物相较于地表生物而言,往往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更为严苛,它们的分布范围相对狭窄,种群数量也更为稀少。”基于此,未来还需要联合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积极采取栖息地保护等针对性策略,共同保护这些珍贵而独特的洞穴物种。

我国科研团队在长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发现新物种“川洞山鳅”的事件,介绍了其发现过程、物种特征、命名由来和分布意义等。同时强调了对洞穴生物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多方合作采取针对性保护策略。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883.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