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包括取消门诊预交金、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等内容,还提及提高住院费用结算效率、执行脱贫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举措以及鼓励信用就医等,此外还列举了一些其他新闻。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这6个重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国范围内的公立医疗机构将迎来预交金管理的重大变革,门诊预交金将被全面取消,住院预交金管理也会得到进一步规范。
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先后建立了住院预交金制度和门诊预交金制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逐步完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预交金原本所发挥的相关作用正逐渐减弱。《通知》明确要求,从2025年3月31日开始,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并且,住院预交金额度也将降低,医保患者的住院预交金额度会降至同病种个人自付平均水平,这一新标准自2025年6月30日起正式执行。
为了让患者的就医体验更加顺畅,《通知》还强调要提高住院费用结算效率。按照原则,医疗机构需要在患者出院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住院费用结算工作,并且要逐步实现24小时内结算。同时,还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探索推行“一站式结算”“床旁结算”“线上结算”等一系列便民措施,让患者缴费更加便捷。
在保障特殊人群就医权益方面,《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现有政策中明确的脱贫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举措。此外,还鼓励医疗机构依托个人征信体系,探索信用就医的新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就医便利。
另外,还有其他几则新闻也备受关注。49岁演员佘诗曼官宣了某件事,引发网友热议;美国副总统强登格陵兰岛;浙江大学迎来了新任校长。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的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展开,阐述了取消门诊预交金、规范住院预交金管理、提高结算效率、保障特殊人群就医权益等内容,同时还提及了其他几则不同领域的新闻。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优化公立医疗机构的预交金管理,提升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