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行业迎国标,落地难题待解

本文围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展开,介绍了该标准的意义、背景,分析了催收行业现存的暴力催收等问题,同时指出该标准在落地执行层面存在的“堵点”,并探讨了相关解决建议。

催收行业终于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标准。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了《互联网金融 个人网络消费信贷 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以下简称为《风控指引》)。

据深入了解,这是我国首个专门聚焦贷后催收业务的国家级规范。它的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填补了贷后催收环节长期以来存在的规范空白。为整个催收行业加强自律管理、提升从业机构的合规管理水平,以及精准识别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极具权威性的依据。这无疑是贷后催收行业朝着规范健康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然而,当第一财经采访多位业内人士时,他们纷纷表示,上述《风控指引》在具体执行和落地层面,还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70万条投诉中包含暴力催收

《风控指引》由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其主管部门为中国人民银行。它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同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相关行业机构共同精心起草的。

早在去年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就曾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而此次《风控指引》发布并正式实施后,《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同时废止。

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秘书长徐北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道:“去年出台的是行业标准,今年正式上升为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出台对于催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催收行业是一个传统的、竞争充分且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行业。用业内人士形象的话说,这个行业门槛较低,谁都可以进来“试一试”,但并不是谁都能在这个行业中长久生存下来。

自2015年以来,银行“不良”双升的情况日益凸显,一系列与不良处置相关的产业逐渐兴旺起来,其中就包括专门处置无抵押信用类不良资产的催收行业。然而,随着催收行业逐渐走到聚光灯下,一幕幕行业负面现象被曝光,尤其是在暴力催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再加上相关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行业边界模糊不清,从业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整个行业的声誉并不高。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目前已有近70万条投诉涉及暴力催收。这些投诉中涵盖了频繁骚扰债务人或其家人同事、泄露个人信息、暴力恐吓、冒充公职人员、催收人员态度恶劣等多种恶劣行为。例如,有一位用户投诉称,催收公司频频给其前妻的单位打电话,严重骚扰了无关人员。

上述《风控指引》对于催收行为边界作出了明确且细致的界定。例如,以语音形式进行告知式催收时,同一金融机构和其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机构对单一债务人拨通电话频次每日合计不应超过3次,除非与债务人另有约定。

在催收时间方面,若双方已事先约定催收时间,催收作业应严格按照约定执行;若双方未约定催收时间,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进行。当联系人明确拒绝催收人员的请求或要求催收人员不得再联系时,催收人员不应再与其联系。

另外,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需要对催收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客观、完整。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向金融机构提供完整的催收记录,并且相关记录应至少保存2年。

落地“堵点”尚待打通

不过,第一财经在深入采访中发现,《风控指引》在实际落地层面上还存在一定的“堵点”。

一位催收行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是《风控指引》虽然是国家标准,但还未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二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管机构来监督执行,比如,催收机构如果不执行的话,如何处罚,谁来处罚,这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广东中汉律师事务所行政副主任何伟峰对第一财经分析称,催收公司没有专门的牌照,进入门槛低,且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约束。目前仅有《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催收非法债务罪,或是此前适用的寻衅滋事罪等,但这些对于整个行业的规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何伟峰还提出建议:“催收行业事实上可以借鉴律师事务所的监管模式,我们上有律师协会,以出具律师函为例,如果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律师函不正规,律师协会有权要求律师事务所停止接案三个月。”

徐北也表示,为了推进《风控指引》切实落地执行,建议监管部门拟定相关实施细则。

据了解,催收行业目前的主要约束机制来自委托方,即商业银行会监督规范从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企业。

何伟峰介绍说,事实上目前银行业对于委外催收的管理、监督标准已经高于上述《风控指引》。“委托方通常会制定详细的业务操作规范来约束催收公司的催收行为,比如电话录音、上门录像,明确催收的时间段、催收次数等,并定期进行检查。”

另外,何伟峰透露,近两年,催收行业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银行的委外催收机构,越来越倾向于将第三方催收公司替换为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本身具有牌照,同时作为法律从业人员,律师事务所在规范操作方面相较第三方催收公司更具优势。”他说道。

本文介绍了国家发布的《风控指引》这一催收行业国家级规范,其意义重大但落地存在“堵点”。催收行业存在暴力催收等问题,《风控指引》虽对催收行为作出界定,但缺乏法律层面的约束和强力监管。目前行业主要靠委托方约束,且银行委外催收有向律师事务所转变的趋势,建议监管部门拟定实施细则以推动规范落地。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99.html

(0)
DermotDermot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