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老铁路的货物运输情况,介绍了其开通运营以来运输量的显著增长、“澜湄快线”的高效运行,以及在带动沿线贸易、提升通关效能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3月30日的清晨时分,一列中老铁路“澜湄快线”班列缓缓驶入昆明王家营西站。班列一到站,那些满载着榴莲、香蕉等热带水果的货车便马不停蹄地朝着水果批发市场疾驰而去。与此同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智能家电以及云南本地的绿色食品,则搭乘着返程列车,一路朝着老挝万象进发。
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自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之后,其货物运输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的显著转变。截至3月30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的总量已经突破了56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达到了1300万吨,并且连续三年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中老铁路货物运输量突破5600万吨,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进入今年以来,中老铁路的货运形势异常繁忙,运输需求十分旺盛。从1月1日到3月30日,就已经累计运输货物61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为150万吨,同比增长了10%。在这些运输的货物中,进口水果的数量超过了1.2万吨。而产自云南的蔬菜、土豆、苹果等温带果蔬,更是深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民众的喜爱,出口的品类和数量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中老铁路运输货物的量分别达到了1120万吨、1781万吨、1964万吨,其中跨境货物分别为210.3万吨、441万吨、478.2万吨。这些数据充分展现出中老铁路货运市场强劲的需求和蓬勃的贸易活力。
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于2022年1月10日正式开行。这趟列车全列采用时速120公里的专用铁路货车编组,全程仅仅需要26个小时,与正常的国际货物列车运行时间相比,大幅压缩,大大提高了货运的效率。
在中老铁路的带动下,老挝的铁矿石、木薯粉、橡胶、香蕉,以及泰国的榴莲、山竹、龙眼等产品的国际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些产品还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运输网络,远销至其他国家。而我国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温带果蔬也借助中老铁路进入了东南亚各国,实现了货物的双向高效流通,有力地促进了沿线产业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老两国的铁路、海关、边检部门加强了沟通与协作,完成了磨憨铁路口岸的扩能改造和智慧化建设。经过改造之后,口岸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开通初期分别压缩超过60%和90%,通关效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更充分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两国合作的典范意义,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合作共赢的新标杆。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老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成果,包括运输量的增长、“澜湄快线”的高效运行、货物的双向流通以及通关效能的提升等方面。中老铁路在促进区域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两国合作的成功典范,为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