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古墓出土唐代墨书墓志,尽显兰亭韵味,白休徵墓志:唐代书法高超水准的实物见证

本文围绕内蒙古伊盟准噶尔旗十二城遗址出土的唐代银州龙川府长史白休徵及其妻子合葬墓志展开,介绍了墓志的构成、内容、书写年代及书法特色等,强调了其对唐代书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内蒙古伊盟准噶尔旗十二城遗址的一处古墓中,考古人员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他们发掘出了唐代银州龙川府长史白休徵及其妻子的合葬墓志。时光悠悠,已流转千年,然而这方墓志却幸运地保存完好。它由覆斗状的墓志盖和边长35厘米、厚6厘米的正方形墓志体共同构成。

值得一提的是,这方墓志的铭文并非像常见的那样是刻上去的,而是用墨精心书写而成。历经漫长的岁月洗礼,那墨迹至今依然清晰可辨。墓志全文共有327字,分别镌刻在墓志盖和本体之上。

白休徵生前曾在银州(也就是如今陕西北部榆林市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南部一带)任职,在他去世之后,便被葬在了此地。长史这一官职,是辅助主官的属官,其官阶处于从五品至七品之间。

内蒙古古墓出土唐代墨书墓志,尽显兰亭韵味,白休徵墓志:唐代书法高超水准的实物见证

内蒙古古墓出土唐代墨书墓志,尽显兰亭韵味,白休徵墓志:唐代书法高超水准的实物见证

内蒙古古墓出土唐代墨书墓志,尽显兰亭韵味,白休徵墓志:唐代书法高超水准的实物见证

内蒙古古墓出土唐代墨书墓志,尽显兰亭韵味,白休徵墓志:唐代书法高超水准的实物见证

内蒙古古墓出土唐代墨书墓志,尽显兰亭韵味,白休徵墓志:唐代书法高超水准的实物见证

经过研究发现,这方墓志刻于唐开元年间。在那个时期,王羲之的书法风格风靡一时。由于皇室对《兰亭序》极为推崇,在这种上行下效的氛围下,这方墓志也满是兰亭的韵味。从铭文笔法与结构布局来看,它与智永书风十分相似。

该墓志以楷书为主,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行书笔意。整体结体规整有序,用笔圆润饱满,每一笔每一划都尽显书写者扎实的功底。虽然这并非智永的真迹,但它却反映了当时书者对其书风的学习与传承。它为研究唐代书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更是填补了碑刻书法在二次加工中笔法失真的研究空白。尽管目前书写者的身份难以考证,但墓志上那清晰的字迹,却为后世生动地展现了唐楷的独特风貌与唐代书法的高超水准。

内蒙古伊盟准噶尔旗十二城遗址出土的唐代白休徵及其妻子合葬墓志,包括墓志的构成、书写方式、墓主人情况、书写年代、书法风格等信息,强调了其在唐代书法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modes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26.html

(0)
modestymodesty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