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商业化进程,分析了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时间表,还探讨了二级市场对固态电池概念的反应以及电池ETF的投资价值和相关投资逻辑。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固态电池技术正站在商业化的关键十字路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时期。根据TrendForce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美地区的两家先锋企业Factorial Energy与QuantumScape,它们所掌握的半固态及准固态电池技术,已经进入到汽车制造商的严格测试流程之中。这一重要进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它预示着在2026年,我们将迎来固态电池首批量产产品的正式面世。
中信证券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后指出,在业界,对于全固态电池在汽车领域的部署时间线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具体来说,预计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会有小批量的示范应用出现。而到了2030年,全固态电池则非常有希望实现大规模的市场普及,成为汽车动力领域的主流选择。2025年是固态电池技术过渡的一个重要节点,被视为半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预计能量密度能够达到350Wh/kg,并且循环次数超过2000次的半固态电池将会逐渐增加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在全固态电池技术路径中,氧化物与硫化物电解质路线的竞争态势也日益清晰。宁德时代投产的GWh级半固态生产线,更是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成功地从实验室阶段迈向了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二级市场对于固态电池这一技术变革的反应也逐渐变得明确起来。CS电池指数中的固态电池概念股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实现了6.65%的涨幅。这一表现远远超过了新能源车指数,领先幅度达到了12.3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市场对于固态电池概念的高度关注和看好。
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来看,电池ETF(561910)呈现出了显著的净流入趋势。截至3月19日午盘,该ETF上涨了0.38%,成交额超过了2400万元。而且,它已经连续7个交易日实现了净流入0.11亿元,份额突破了12亿份,创下了阶段新高。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有38%的仓位布局于固态电池领域,62%的成分股已经具备了量产能力。这些成分股覆盖了从固态涂布设备(例如先导智能)到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构建起了一个技术迭代的核心标的池。
作为捕捉固态电池行业机遇的重要工具,电池ETF(SH561910)的配置价值体现在多个不同的维度。首先,它深度覆盖了产业链,其中包括3家计划在2025年达到5GWh以上半固态电池产能的企业。其次,该ETF具备动态调仓机制,基金管理团队通过“技术成熟度 – 产能落地 – 客户验证”的三维评估体系,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对成分股进行了23%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此外,ETF还提供了工具化的配置优势,例如场外联接基金(A类016019/C类016020)。投资者仅需要10元就可以起投,C类份额在持有7天后就可以免赎回费,这为不同投资周期的投资者提供了非常灵活的选择。
对于投资者而言,固态电池的投资逻辑融合了短期催化与长期潜力。在短期内,受到《新电池法》等政策的驱动,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普及速度将会加快。从中期来看,随着2026年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量产落地将成为关键的因素。从长期来看,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成为主流,引领一场能源革命。电池ETF(SH561910)通过指数化投资,有效地分散了单一企业的风险。同时,其前五大重仓股在2024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了8%,技术护城河在不断拓宽,因此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本文介绍了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进展,包括欧美企业测试、行业应用时间共识等。二级市场对固态电池概念反应积极,电池ETF资金净流入明显。该ETF在产业链覆盖、调仓机制和投资灵活性上有优势,固态电池投资兼具短期政策催化、中期量产落地和长期引领能源革命的潜力,值得投资者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