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小米集团发布的2024年财务报告中关于小米汽车的财务数据展开,详细介绍了小米汽车业务的营收、亏损、毛利率等情况,对比了其他造车新势力,分析了小米汽车的优势与挑战,还提及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市场评级变化。
记者 王帅国 在3月18日,小米集团(HK:01810)正式发布了2024年财务报告,其中首次披露了小米汽车的详细财务数据。这份报告宛如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清晰地窥见小米汽车在过去一年的发展状况。
报告显示,2024年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米汽车业务,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全年总营收达到了328亿元,不过在盈利方面,经调整后净亏损为6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其毛利率达到了18.5%,这一数据略高于行业巨头特斯拉,展现出了小米汽车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方面的一定优势。
深入到季度数据来看,仅2024年第四季度,小米汽车业务就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总营收高达167亿元,占据了全年营收的半壁江山。在交付量上,当季小米汽车交付新车约6.97万辆,与上一季度相比,环比增幅达到了惊人的75.2%。而在亏损方面,四季度小米汽车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为7亿元,相较于三季度的15亿元亏损,环比大幅收窄,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对于小米汽车的亏损情况,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给出了解释。他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自建工厂和核心技术研发的大量投入。不过他也乐观地指出,随着交付量的不断提升,亏损将会持续收窄。毕竟,前期的投入是为了未来更长远的发展。
我们再把目光放到整个行业,进行一番横向对比。像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它们已经成立了10年之久,并且推出了多款车型,但至今仍然处于亏损阶段。其中,蔚来在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52.9亿元,小鹏2024年净亏损57.9亿元。相比之下,小米汽车的亏损规模并不算大,这充分体现出小米集团在成本控制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
在小米集团的内部战略布局中,汽车业务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被定位为“人车家全生态”的核心节点。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将与手机、智能家居等业务形成紧密的联动,为用户打造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而且,小米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其现有3.96亿MIUI用户都被视为潜在的汽车用户,这使得小米在用户转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转化成本较其他车企更低。
在毛利率方面,小米汽车业务得益于规模效应和供应链的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提升。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18.5%,到了四季度更是升至20.4%。这一毛利率水平远远高于多数造车新势力发展初期低于10%的平均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车业务在首款车型推出的首年,毛利率就超过了特斯拉。2024年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为17.9%,其中第四季度汽车毛利率为16.3%。
研发投入向来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小米集团在这方面也毫不吝啬。全年研发投入达到了241亿元,同比增加了25.9%。小米集团表示,研发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与小米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开支增加所致。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相关专利授权超过1000项,这为小米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交付量方面,2024年小米汽车交付新车约13.69万辆,这个成绩相当亮眼。首年交付量就超过了“蔚小理”(蔚来1.13万辆、小鹏1.66万辆、理想3.26万辆),并且与特斯拉国产化后第一年的销量(14.8万辆)相当。截至财报发布日(3月18日),小米汽车累计交付达20万辆,第二个10万辆交付周期缩短至119天,而首个10万辆用时229天,这充分体现了小米汽车有着较强的产能提升能力。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财报电话会上强调,小米汽车“产能提升取得重大进展”,并将2025年交付目标定为35万辆。按照这个目标推算,小米汽车2024年产能爬坡速度将同比提升156%,远远超过其他新势力车企50% – 80%的产能年增速。要实现35万辆的年交付目标,月均交付量需从2024年的1.14万辆提升至2.9万辆,这将依赖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工厂二期的产能释放。
从产品价格和销售结构来看,2024年小米SU7系列平均售价约23.45万元,其中标准版、Pro版、Max版(售价在30万元左右)的销量占比分别为28.6%、28.3%、43.1%。2025年,小米汽车计划推出纯电SUV车型“YU7”,进一步覆盖中高端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尽管小米汽车借助集团生态赋能,已经初露“后来居上”之势,但作为入局较晚的车企之一,它在一些领域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方面,2024年小米汽车陆续推出了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领航辅助,以及基于端到端及视觉语言大模型的小米智能驾驶Xiaomi HAD,实现了从起点至终点的全场景智能驾驶体验。然而,相较于华为ADS 3.0、小鹏XNGP,目前市场对于小米汽车智驾技术的认可度略低。在出海方面,小米汽车也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其计划2027年启动国际化,这一时间点远落后于国内其他车企。
不过,我们也可以对小米汽车的未来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若2025年能够实现35万辆的交付目标,按当前均价测算,小米汽车全年营收有望超820亿元。结合毛利率的提升趋势(目标20% +),小米汽车有望在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近期,市场也对小米汽车的发展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多家机构上调了对小米集团的评级。高盛上调了小米2025至2027财年收入和净利润预测,目标价升至63港元,给予“买入”评级。汇丰将小米目标价从65.6港元上调至70.4港元。
本文通过对小米集团2024年财务报告中汽车业务数据的分析,展示了小米汽车在营收、交付量、毛利率等方面的亮眼表现,同时也指出了其在智能驾驶和出海等领域面临的挑战。尽管存在挑战,但随着产能提升和市场拓展,小米汽车有望在未来实现盈利,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