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校园话剧〈张桂梅〉:演绎动人故事,启迪学子心灵 走进上海师大〈张桂梅〉话剧,感受伟大教育精神

上海师范大学原创校园话剧《张桂梅》的演出情况,包括演出场景、演员表现、创作过程等,展现了张桂梅老师的伟大精神以及该剧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意义,同时探讨了相关社会问题。

上海师大校园话剧〈张桂梅〉:演绎动人故事,启迪学子心灵 走进上海师大〈张桂梅〉话剧,感受伟大教育精神

“我思故我在”,在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渗透生活的当下,“故我”绝不能仅仅是冷漠的机器,更不该是毫无情感的AI机器人。人之为人,人文精神不可或缺。

文 | 姜浩峰

正值春意盎然之时,漫步在上海师范大学桂林路校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原创校园话剧《张桂梅》在“艺术森林”精彩上演。

3月18日,这场露天话剧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其中还有不少留学生的身影。他们都被舞台上的故事深深吸引,沉浸在剧情之中。

上海师大校园话剧〈张桂梅〉:演绎动人故事,启迪学子心灵 走进上海师大〈张桂梅〉话剧,感受伟大教育精神

由严之清同学饰演的张桂梅,表演极具感染力,她仿佛将张桂梅老师的灵魂注入到了自己的身体里,让观众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张桂梅老师的坚韧与伟大。

话剧在校园的水杉林中现场演出,这种独特的场景赋予了演出一种别样的代入感。仿佛上海校园里轻柔的春风,也吹到了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的校园,让两地的气息在此刻交融。

上海师大校园话剧〈张桂梅〉:演绎动人故事,启迪学子心灵 走进上海师大〈张桂梅〉话剧,感受伟大教育精神

在此之前,上海师大原创校园话剧《张桂梅》已经以课本剧的形式在沪上一些中小学进行了巡演。

饰演张桂梅的2022级表演师范专业严之清同学分享演出感受时提到,该剧首场演出在上师大附属第三小学举行,舞台下的孩子们被深深打动,不少人都看哭了,甚至连小学老师也被剧情感染而落泪。张桂梅老师的故事就像一颗温暖的火种,点燃了大家心中的感动。

这出戏之所以如此感人,其实离不开编剧的精心创作和演员们的精彩演绎。

01

3月18日,在水杉林中的演出中,严之清饰演的张桂梅有一段精彩的独白:

“同学们,过来看。往西北方向三百五十公里,有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往西南六百九十公里,就是四川,那里有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往东两千两百公里,就是厦门,那的厦门大学,一出门就能看见海。往东北方向两千六百公里,就是上海,那里有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学们,再看这边,两千五百公里外就是我们的首都北京。那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你们不是有人想当医生吗?那里有全国最好的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同学们,外面的世界还很大,你们要敢想敢做,不要拘泥于这一小片土地。但记住了,不管走到哪里,你都是你自己。”

剧中的这一段独白引起了观众们的强烈互动反应。特别是当严之清饰演的张桂梅说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之后,现场有同学就在小声嘀咕“会不会有上海师范大学”,而当听到“上海师范大学”时,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喜。

毕竟,在现实中,华坪女高的学生中,有不少人考上大学,然后在大城市就业后又毅然回到母校成为老师。他们决心学习张桂梅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报答桑梓之地。剧中青年教师启越这一人物,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上海师大校园话剧〈张桂梅〉:演绎动人故事,启迪学子心灵 走进上海师大〈张桂梅〉话剧,感受伟大教育精神

影视传媒学院2022级表演师范专业徐子婕同学饰演的青年教师启越(左)与严之清饰演的张桂梅老师,她们的对手戏精彩绝伦,将剧中人物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一段精彩表演,源于严之清和她的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创作。严之清说:“我们看过有关张桂梅老师的一个纪录片,当时深受感动。我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里,看着地图计算距离那些城市有多远,说到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时候,眼前就浮现出学校的大门。我觉得山里的孩子如果能走到这些学校,那其实就是张桂梅老师以她自己的力量,和华坪女高其他老师的力量,共同将完全两个世界的人联系起来。”

02

上海师大校园话剧〈张桂梅〉:演绎动人故事,启迪学子心灵 走进上海师大〈张桂梅〉话剧,感受伟大教育精神

原创校园话剧《张桂梅》海报

严之清表示,自己非常荣幸能以出演课本剧的形式,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传扬出去。这对她自己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观看这出剧目的孩子们而言,也是一种别样的思政教育。

影视传媒学院青年教师、编导高已原则介绍,这部剧从创排到演出,让学生们以角色为镜,通过“戏剧 + 思政”的表现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

“无论是饰演中年张桂梅的严之清,还是饰演青年张桂梅的、同为2022级表演师范专业的杨依盼,两位其实可以角色互换,也就是说严之清可以演青年张桂梅,杨依盼也可以演中年张桂梅。”高已原说,“她们两位和参与该剧表演的同学共同参与了创作。同时,她们两位将张桂梅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得十分透彻。”

据高已原老师介绍,两位同学不仅阅读了许多有关张桂梅的书籍,观看了纪录片和影视作品,还仔细研究了相关报道,更重要的是,她们做到了身体力行地体验生活。

比如在筹备这出话剧的一个阶段,两位年轻女生每天在身体的一些部位——胳膊、手等环节贴上、缠上医用胶布,以此来体验张桂梅老师病体之下每天缠着、贴着胶布的艰难。虽然两位女生未必能完完全全体会到病体之痛,但贴上、缠上胶带后的难受感觉,她们是有切身体会的。

记者也注意到,在水杉林演出时,严之清手上也缠着医用胶带。

两位女生平时行走在校园里、教室间,也总是以与张桂梅老师类似的衣着示人。在某些时刻,她们仿佛真的化身为张桂梅老师,这一度成为上海师大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大都市的校园里,如此景象确实十分罕见。

尽管两位女生既不是来自云南,也不是来自张桂梅的故乡辽宁,但她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和体验,逐渐体会出张桂梅伟大的人格力量与坚持。

03

剧中春英的扮演者胡歆妍同学说,春英是无数大山女孩的缩影。张桂梅校长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她的黑夜,为她拨去迷雾,教导她独立自强,给予她“我本是高山”的底气与自我认知。作为表演师范专业的学生,胡歆妍逐渐感觉到排演的过程,也是深刻感悟身为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的过程——树人铸魂,以爱育人,用美育滋养心灵,这些都不是空洞的口号。

上海师大校园话剧〈张桂梅〉:演绎动人故事,启迪学子心灵 走进上海师大〈张桂梅〉话剧,感受伟大教育精神

现场观众大多为师大师生

在笔者看来,上海师大这出《张桂梅》排演得非常出色!

正值一些讨论热烈之际——高校文科是不是会缩减?文科教育向何处去?这些问题在这出戏的创、排、演过程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首先,张桂梅的事迹本身就催人泪下。尽管如今的中国已经实现全民脱贫,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许多乡村、县城的年轻人,是否比前辈更有机会去国内顶尖高校学习?如何让欠发达地区改变面貌?如何让这些地方的人们得到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或者走出其他闭塞之地,投入到更美好的学习、生产、生活中?这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张桂梅的可贵价值之所在。

其次,单以上师大参与演出的这些同学的优异表现,就能让人感觉到,哪怕是戏剧表演等工作,目前也绝非人工智能所能替代。只有深入体验生活,生活才会回馈给学生们更好的表演水平。其他专业,特别是人文专业,也是如此。“我思故我在”,“故我”绝不是冷漠的机器,也不该是AI机器人。人之为人,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

再次,无论文科、理科,大而化之,各种专业,在不同的时代必然有不同的发展。对于具体每个学生来说,找到自身兴趣所在,毕生投入,必有所成。也就是说,学子在专业选择上,还是要从自身出发,考虑社会未来需求。切忌不能随波逐流,硬生生赶赴所谓前程,最终折戟沉沙。

总之,师大排演《张桂梅》这出戏,对于学子——无论未来是否从教的学子们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上海师大校园话剧〈张桂梅〉:演绎动人故事,启迪学子心灵 走进上海师大〈张桂梅〉话剧,感受伟大教育精神

文章围绕上海师范大学原创校园话剧《张桂梅》展开,介绍了演出情况、演员表现和创作过程,展现了张桂梅老师的伟大精神。同时,探讨了高校文科发展、专业选择等社会问题,强调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指出该剧对学子具有重要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Sere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3802.html

(0)
SereneSerene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