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介绍了教育部批量新设、转设和更名本科高校的情况,以及各地加紧建设新大学的热潮,分析了本科高校扩容的特点和高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在当今时代,中国正积极采取多种举措,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扩容提质。通过批量新设高校、扩大优质本科招生规模等多管齐下的方式,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多份重要函件,内容涉及本科高校的设置、转设或更名。这一批函件共涉及26所高校,其中新设高校多达20所(包含1所专科升本科院校),4所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还有2所进行了更名。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这26份函件均在2月21日同一天签发,足见此次高校调整的力度之大、效率之高。暂定及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超过29万人。
教育部网站截图
与此同时,各地也在积极行动起来,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它们正加紧推进早前已获批的新设高校建设工作,部分省市更是提出了建设更多新高校的宏伟计划,涵盖了研究型大学和职业大学等不同类型。
多地加紧建大学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深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深入推进第三轮高水平大学建设。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已建成投用,深圳海洋大学一期、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一期、南科大半导体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步伐。
此前,经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圳市2025年重大项目计划》显示,有8所大学被列入重大项目计划。这些大学包括深圳海洋大学(一期)、深圳理工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半导体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等,充分体现了深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和投入。
不只是深圳,整个广东省都掀起了建设大学的热潮。2月28日,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一期正式动工,同日,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广东省发改委批复。而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项目已于2024年12月底完工。在广州,香港岭南大学(广州)项目落户增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二期工程落户南沙。此外,珠海、梅州、阳江等地也有正在进行或筹划的大学建设项目。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筹办大湾区大学;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争取设立广州职业技术大学。
放眼全国,更多省市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新大学,或者提升现有大学的办学层次和规模。
据北海日报报道,3月22日,北海海运职业学院项目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广西首家专注海运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近来更引人注目的,则是正式获批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该校由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发起,河仁慈善基金会首期捐资100亿元创办,彰显了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
此外,浙江省正推动钱塘大学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落地;山东省在筹建空天信息大学;河南省将加快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建设;重庆市拟将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海南省谋划设立海南警察学院、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和海南洛桑旅游大学,并将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内蒙古将支持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整合设立职业本科……
一日“批出”26所本科高校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了这一重要任务。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宣布,今年“双一流”大学将扩招2万人。上周,随着教育部的26份函件密集公布,今年的高教扩容掀起了高潮。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函件所涉26所高校分别隶属于1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遍布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学校类型丰富多样,既有本科,也有专科;既有公办,也有民办;既有普通大学,也有职业学校。20所新设高校暂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最少也有5000人,大多上万人,总数达21.1万人。若把全部26所新设、转设、更名高校的暂定和现有在校生规模相加,将超过29万人。
教育部批准设置高校名单(截至2025年3月25日)/第一财经制图
记者注意到,此次本科高校扩容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
其一,职业学校占比接近四成。共有9所职业本科大学获批,分别为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淄博职业技术大学、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长春职业技术大学和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这9所本科高校均由高职专科升级而来。自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已批准设置职业本科大学约60所。按照“十四五”规划,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目前,国家已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在证书效用方面具有同等价值。
其二,民办高校占比达三分之一。共有8所民办大学获批设置,包括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以及长沙科技学院、郑州健康学院、晋中健康学院、豫北医学院、岳阳学院、常德学院和湖北三峡航空学院。这些新设高校均为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其三,24所新增本科高校的首批设置专业,主要面向就业潜力大的制造业领域,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例如,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同时开设了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长沙科技学院、新疆工业学院同时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湖北三峡航空学院和新疆工业学院均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淄博职业技术大学、长春职业技术大学均开设(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郑州健康学院、山西医药学院、连云港师范学院、拉萨师范学院等,则分别聚焦于康复治疗学、药学、中小学及学前教育等专业。
高校布局将更加合理
上周,教育部还公布了《2025年度第一批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共有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长沙科技职业学院、株洲科技职业学院、衡阳理工职业学院、郴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鹰潭卫生职业学院等6所新建民办职业学院,以及江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所公办新建职业专科学校获得备案。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全国新增各类高校数量超过100所,其中本科高校接近半数。今年到目前已新增24所本科(不含更名的2所)和7所专科高校,进度超过去年同期。
一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对记者分析指出,进一步提高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与人才需求不太匹配。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原因等,大部分优质高校聚集于少数十来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一些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如深圳、苏州、东莞等,高校数量偏少,人才供应偏紧。同时,不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偏好不一,有的急缺高素质技术人才,有的急缺基础研究人才,也有的两者都缺乏。现有高校布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导致人才供应存在结构性缺陷。
该专家表示,以上两大因素决定,现阶段高校扩容有现实必要,而新的高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将随着产业布局和城市竞争格局的变化而调整。近年来,深圳、东莞等地加速兴办高等教育,就缘于这一逻辑。
本文围绕中国高等教育扩容提质展开,介绍了教育部批量批准高校设置、转设和更名的情况,以及各地积极建设新大学的热潮。分析了本科高校扩容的特点,包括职业学校和民办高校占比较高、专业设置面向就业潜力大的领域等。同时指出,当前高校布局存在不均衡问题,扩容和布局调整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才需求的必要举措。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