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报道了多位精英代表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话题的讨论,阐述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3月29日,一场备受瞩目的盛会——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盛大举行。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多位精英代表齐聚一堂,他们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核心话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讨论。论坛的举办意义重大,其旨在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应用,为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在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观点。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以一种系统性、深层次的方式影响着教育领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提前洞察变化,主动做出改变,积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周大旺司长强调,面对智能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全新需求,我们需要强化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师生智能素养提升、教育系统规模应用和前沿应用技术攻关等工作,将着力点放在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上。
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刘铁岩在主旨演讲环节,对人工智能领军人才的特质与画像进行了细致解析。他认为,领军人才应该是“有能力创立和领导国际顶尖AI企业或机构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他也指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多个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学科融合、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科研组织、项目审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以适应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着一个创新悖论,即“技术爆炸”与“颠覆式产业应用匮乏”之间的严重失衡。针对这一问题,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邵斌提出了一套由人才、技术、数据、资本、生态五要素构成的系统化破解思路。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培育既懂算法原理,又精通产业机理的超级跨域复合型领军人才;在追求学术高峰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超级工程的实践;要努力破解数据孤岛的难题,凝练高质量的数据;政府可以发挥引导作用,激励资本成为长周期创新共同的承担者;要创建创新共生体,让创新在各个参与者生态位的分化中不断涌现。
邵斌还形象地比喻道:“当我们围绕着AI核心竞争力中的产、学、研、创、投,当五个花瓣协同绽放之时将是我们见证真正的范式革命之时。单个的技术或许能够点亮星空的星星之火,但唯有生态的协同方能定输赢。”他表示,希望通过构建人才跨界旋转门等实践探索,找到实现人工智能颠覆式产业应用的突破路径。
本次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多位代表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产业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观点。从强调教育变革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到指出传统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再到提出系统化破解创新悖论的思路,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望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Edelin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