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于4月3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展开,详细介绍了该细则自2025年7月7日起施行,并阐述了细则中包含的明确重点监控事项、机构合规风控要求等六大要点内容。
每经AI带来一则重要快讯,在4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将在2025年7月7日起正式施行。这一细则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的程序化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首先,细则明确了程序化交易的重点监控事项以及相应的监管要求。上交所将对程序化交易实施实时监控,密切关注各类异常交易行为。像瞬时申报速率异常的情况,即短时间内大量申报订单,可能会对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造成冲击;频繁瞬时撤单,这可能是某些投资者利用撤单来误导其他投资者;频繁拉抬打压股价,通过操纵股价来获取不当利益;短时间大额成交,这种大规模的交易可能会引发市场的剧烈波动等。同时,细则还将接近指标且多次实施同类型交易行为以及拆分产品规避监管的情形也纳入了监管范围,防止投资者通过一些手段绕过监管。
其次,明确了机构的合规风控要求。机构投资者在进行程序化交易时,需要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这就要求机构建立健全完善的合规风控制度,确保交易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同时,还需要配备专业的交易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交易情况。有关责任人员要对交易的合规性进行严格的审查、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再者,细则规定了会员拒绝委托的情形。如果客户存在拒不履行报告义务,比如不按照规定向交易所或会员提供相关交易信息;拒绝配合核查和检查,不配合监管部门对交易情况进行调查等情形,会员应当拒绝其交易委托或者撤销相关申报,以保证市场交易的合规性。
另外,会员及使用交易单元的其他机构需要将程序化交易纳入异常交易监控体系。这些机构要及时识别、管理和报告自身或者客户的异常交易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
还有,若程序化交易导致证券交易出现重大异常波动,例如股价在短时间内大幅涨跌,或者因不可抗力等突发性事件可能影响交易正常进行,像自然灾害、重大政策变化等情况,上交所可以按照业务规则采取限制交易、停牌停市等处置措施,以稳定市场局势。
最后,细则明确了对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协同安排。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将加强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异常交易行为,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涵盖了对程序化交易的多方面监管内容,从重点监控事项到机构合规要求,从会员职责到异常情况处置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这一细则的施行将有助于规范证券市场的程序化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Dermo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1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