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缅甸7.9级强震后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受灾情况,着重讲述了在当地从事翡翠贸易的中国商人的遭遇,以及震后各方展开的救援和自救行动,展现了灾难面前人们的生死离别与互助温暖。
一场7.9级的强震如同一头猛兽,疯狂肆虐了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使得这座城市瞬间变得满目疮痍,大街小巷尽是残垣断壁,曾经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
在曼德勒,翡翠贸易宛如一座巨大的财富灯塔,吸引着众多人前来谋生。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养家糊口的重要行当;而对于许多华人而言,这更是他们常驻此地的核心目的。在地震中受灾极为严重的几间酒店里,住着不少怀揣着淘金梦想的中国翡翠商人。
“这些酒店就像是专门为中国翡翠商人量身打造的避风港。因为中国商人没有权限租当地民宅,所以大多数中国商人都会选择在市场附近的酒店包月租房。”已经在曼德勒打拼了3年的翡翠商人王宁,至今仍长住在市场附近的一家酒店里。
今年3月中旬,来自云南的女孩茜茜怀揣着对翡翠生意的憧憬,被师傅熊欣带到了缅甸学习这门营生。师傅熊欣曾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只有自己亲自去缅甸拿货,才能把尽可能多的利润紧紧攥在手中。”
为了节省成本,来做翡翠生意的中国商人大多选择入住廉价酒店。在围绕曼德勒翡翠市场周边星罗棋布的数百家酒店里,有三家中国人的聚集地在这次地震中遭受了严重损毁,它们分别是Winstar酒店、Sky villa公寓和新长城酒店。
据王宁估计,地震前在曼德勒活跃着的中国珠宝商人将近五六万人。“我们每天都会一起去市场精心选品、通过直播努力拿订单、认真做成品展示,然后及时发货,大家都在为了生计而奋力拼搏,但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我们陆续采访到了在曼德勒经历地震的人们,他们中有人在劫后余生的同时却失去了好友,有人幸免于难后又毅然折返参与救援……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震后三日的艰难与坚守。
winstar酒店倒塌前的样子。
3月29日上午10点左右,王宁匆匆赶到了Winstar酒店救援现场。此时,挂着酒店招牌的两栋相连的主楼已全部轰然坍塌,只剩下独栋的副楼还顽强地挺立着。
酒店主体已经完全扭曲变形,大块的建筑碎片杂乱无章地横七竖八直插在地面上,显露出断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显然,地震发生时,这里曾遭遇过毁灭性的创伤。
王宁悲痛地看见废墟深处还压着两个人,尽管他一眼就看出两人都已无生命迹象,但出于本能,他还是想要把这两人挖出来。
“我们根本没有任何专业的救援工具,连副手套都买不到,只能徒手挖人。但他们埋得太深了,我们根本挖不出来。”王宁尝试了一番,手被建筑物碎片刮得伤痕累累。
王宁无奈地意识到,想要徒手挖出困在层层叠叠的大水泥板中的人,简直是天方夜谭。他只能在民间互助救援群里,把这个酒店附近的受灾消息如实散播出去,然后继续焦急地等待专业救援队的到来。
就在王宁准备离开Winstar救援现场时,他忽然听到从废墟里传来接连不断的手机闹铃声。
他毅然决定留下来,一定要挖出这只手机。
经过艰难地徒手扒开十几块混着鲜血的瓷砖和建筑碎片后,王宁终于找到了那个一直在响铃的手机。
布满了灰尘的屏幕上显示已有35个未接来电。很快,电话又急促地响起了……
“他们很多人打来电话时,连话都说不出了,着急地想知道手机主人的下落。”王宁接通电话后,也开始尝试着寻找手机主人。
他把机主的手机号放到微信搜索框中检索,查找到了手机主人的微信名和个人头像,确认失主应该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孩。
他立即截屏女孩的头像,发到曼德勒当地的华人互助群。
1.5公里之外,劫后余生的唐建祖差不多同时到达了另一处华人聚集的重灾区—— Skyvilla(天空公寓)。
今年30岁的唐建祖是拥有缅甸公民身份的华裔,从小就在缅甸这片土地上生活。地震次日一早,他和几个同样自发前来的志愿者,组成了一个五六人的小团体,并组建了微信群,以便于和更多人沟通物资和救援的事宜。
从3月29日早到30日晚,唐建祖和消防队员们几乎都没有合过眼。困意袭来时,他们就稍微歇息片刻后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挖掘工作中。
到了30日凌晨,原本准备回去休整的唐建祖遇到了从中国赶来救援的蓝天救援队。他毅然决定不回去了,留下来帮忙对接与国内志愿者团体的工作,帮助他们熟悉环境,并承担翻译工作。
此刻,同样在天空公寓参与自发救援的还有16岁的华裔张根荣。他忙着认真记录、汇总天空公寓附近的求助、救援情况,并及时向群里家属转达现场的救援进展。
中国救援队来了
缅甸小伙奥凯是天空公寓D栋708的住户,天空公寓曾经是他重启生活的新起点。
2023年10月底,为了躲避战乱,他来到了曼德勒。天空公寓以实惠的房租和24小时有电的优质服务而出名,月租合人民币约3100元,奥凯便搬入了这座公寓。
住下之后,奥凯发现,公寓内的部分租客是来自中国的玉石商人,他们带来了不同于缅甸当地传统业态的直播等销售模式,也渐渐地把这里打造成了当地的一处网红地点。
除了华人以外,公寓里也住着像奥凯这样的缅甸人,其中不少是温馨的三口之家,他们的孩子都还在上学。公寓里还有来自俄罗斯等国家的外国人。
地震发生当天,正是奥凯续租公寓的日子。他本想换个房间,可物业工作人员回复:“房间已经满了”。奥凯粗略算了算,天空公寓由4栋11层的楼房组成,住满人时,入住居民或超过500人。
3月28日是缅甸当地传统节日。中午时分,许多居民在家中惬意地休息。完成续租后的奥凯出门办了点事。
就在这时,地震突如其来。
中国救援力量在缅甸地震救援现场。
孕妇成功救出来了
天空公寓的救援行动夜以继日地持续着,不曾有过片刻停歇。
晚上9点多,救援人员在天空公寓废墟下发现了一对夫妇。近1小时后,天空公寓的家属群中传来了令人揪心的最新消息,妻子被艰难地抬出了废墟,但必须进行截肢手术。她的丈夫在被移出废墟前也需要截肢,可“一截肢瞳孔放大了……”
很快又有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第三名幸存者被发现了,而且是一名孕妇。
地震时,茜茜双脚韧带被建筑物碎块压断了。
地震发生时,茜茜从Winstar酒店死里逃生。茜茜心有余悸地告诉王宁,自己是第一次跟随师傅来缅甸翡翠市场学习选料进货。刚来缅甸才10天,她就遭遇了这场可怕的灾难。
茜茜清晰地记得,地震发生时,一行5人在酒店6楼的房间里正要准备吃饭,忽然天花板像雪崩一样大块倾泻而下。
起初是身体剧烈下坠,随后茜茜的头撞到了建筑碎片,她顿时昏迷了过去。幸运的是,她的身体被埋压在这摊硕大的废墟边缘较浅的地方,在震后当天下午就被成功解救了出来。
后来,她陆续得知了几位同行伙伴的消息——小薛伤到了脊椎、小金伤到了一只脚……而带领着一行人过来的师傅熊欣,已经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了。
茜茜口中的“师傅”熊欣,是她4年前在瑞丽做珠宝生意时就结识的同行,“以前他是做翡翠镯子的,我是做翡翠戒面镶嵌的,他一直很愿意帮扶同行。”茜茜回忆道。
“以前,我生活在瑞丽,拿别人从缅甸收过来的成包翡翠,价格虽然便宜但品质一般。今年我想自己学着去选料,做精品翡翠。”茜茜有了这个想法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向熊欣求助。
熊欣的抖音账号,常常定位在曼德勒的翡翠市场。在他上传的短视频里,自己售卖的银镶翡翠戒指,个个饱满剔透、绿得发亮……视频下方的留言区,总是不乏询价的潜在顾客。
熊欣曾充满诚意地告诉茜茜,只有自己去缅甸拿货,才能把尽可能多的利润攥到手中。茜茜心动了,她诚恳地请熊欣带自己去缅甸,从头学做翡翠贸易的全链路。熊欣听后爽快答应,也没有收任何学费。
熊欣对这位女徒弟也十分满意。3月22日,他还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茜茜和另一位女学员在曼德勒翡翠市场学习收原料的视频。画面中十几位女性缅甸翡翠原料商围着两位刚入行的新人,希望她们收走自己的货。当时熊欣在一旁打趣道:“女人对女人,不要手下留情啊!”
熊欣妹妹找在救援现场的王宁询问他哥哥的下落。
震后三日的自救行动
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里,王宁几乎没怎么合过眼,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在街上不停地搜索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心绪稍微宁静一些。
虽然他原来住的酒店仅是墙体开裂,但他也不敢再回去了,每晚只能寄宿在朋友家,手头的珠宝玉石也都存放在曼德勒几位本地朋友家中。
震后的每个夜晚,他都会看到不少当地人和中国珠宝商人因为找不到帐篷,只能拿一床席子或床单铺在地上,潦草入睡。眼前的惨状,让王宁感觉自己像是做了一个漫长又惊惧的梦。
“据我所知,地震前曼德勒活跃着的中国珠宝商人有将近五六万人,我们每天一起去市场选品、直播拿订单、做成品展示、发货,大家都在为了生计奋斗,但现在却成了泡影……”王宁身边有一半以上的中国同行,都在地震后撤回了国内。但他还来不及盘算自己的去留。
地震发生后,张根荣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些热心华人组建了志愿者微信群。
不少志愿者群的建立颇具偶然性。几位当地居民到建筑损毁严重的现场帮忙,恰巧遇到了其他来帮忙的人,经过一番商议后,他们建起了志愿者微信群,再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好友转发,让更多人知晓。
微信群由华人和会中文的缅甸人组成,群里没有统一的指挥,几乎完全由个人自主发布和接受任务。有人慷慨提供物资,有人急切寻求物资,还有人积极出力,从群里接下看守、运送、对接物资的任务。
这样的群,张根荣加了几十个。他就是在这样的群里关注到了“60/22/23”——天空公寓去帮忙的信息。
中国救援力量在缅甸地震救援现场。
缅甸华人阿胜自己也组建了微信群。阿胜在曼德勒做餐饮、酒吧,同时还跑滴滴车,加入群聊的大部分也都是像阿胜一样,在曼德勒做生意的华人青年。
群友们一进群就纷纷刷屏,“怎么捐钱””捐款谁代收”“哪里需要挖机,这边机子准备好了”“65 – 108条啤酒王子烧烤店全天提供免费的炒饭、炒面、矿泉水,麻烦大家帮忙转发”……
缅甸华裔唐建祖也是通过微信群看到消息后,毅然前去加入救援的。和王宁一样,唐建祖也从事翡翠生意,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28日之前的内容是各种玉石首饰和缅甸风土人情,地震发生后,所有内容都变成了救援现场的画面。
唐建祖住在距离曼德勒二三十公里外的眉苗,车程约一个半小时。为了去翡翠交易市场,他平时每天都要往返两地。
他家所处的地区没有建筑物受损,地震后有不少曼德勒人前来避难。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会选择直接租房住下,其他人基本上都住进了酒店。由于酒店目前处于“爆满”状态,当地的华人会馆——云南会馆也在积极帮忙解决住宿问题。
废墟之上,开始自救的人们让这座刚经历阵痛的城市多了些温暖的温度。华人餐馆老板们架起大锅,炒饭的香气混着尘灰飘散;建筑公司提供挖掘机、吊车等设备支援,各方募集资金与物资,通过车辆运送至灾区……
“有十四份便饭,哪里需要?”华人段正益一边提供便饭,一边关心地提醒群主阿胜,“注意身体,你身体垮不得嘎,要带着我们这帮难民自救呢。”
本文围绕缅甸曼德勒7.9级强震展开,详细描述了地震给当地翡翠贸易及中国商人带来的巨大冲击,如酒店坍塌、人员伤亡、生意受阻等。同时,也展现了震后各方的救援与自救行动,包括中国救援队的支援以及华人志愿者的互助。灾难虽残酷,但人们的互助与坚持让城市有了温暖和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Isai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haozhang.com/archives/9599.html